董文蕾
摘 要:社會工作在本質上是一種基于人道主義的道德實踐,社會工作者不僅要秉承“以人為本”的專業價值觀,同時也面臨 著許多倫理困境和倫理抉擇。本文通過研究分析社工實務工程中可能面臨的倫理困境,包括工作者與機構,工作者與案主,工作者 與同事,工作者自身等困境,從專業的視角和價值觀出發,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本研究認為通過澄清專業價值觀、 完善專業倫理價值體系、提高社會工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倫理道德水平、成立社會工作專門管理機構等對策來解決倫理困境問 題。
關鍵詞:社會工作 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
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以及如何運用專業方法介入該領域逐 漸成為了社會民眾關注的熱點,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也慢慢被人 們熟識。然而社會工作本生作為一種道德性實踐,一個以價值 為基礎的職業,專業倫理問題成為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不可避 談的問題。價值作為社會工作的核心,且貫穿于整個實務過程, 其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因而處理倫理問題對于社會工作有著牽 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加之社會工作在本土化的過程還處于發 展階段,尚有許多有待發展、完善的地方,還未形成解決本土 問題的專業倫理守則,有些專業守則模糊不清,或者缺乏明確 定義,這對于本土化社會工作發展都是不小的挑戰。至此,探 究目前社會工作者在的倫理困境以及從理論層面提出相應的對 策,對解決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問題,實質性提高社工服務品質 有著深遠的現實性意義。
倫理的困境是在遵守專 業倫理價值守則過程中,工作者面臨義務與責任相沖突的雙重 窘境;而社會工作者必須決定什么樣的價值給予優先考慮。
一、倫理困境
1、對機構的忠誠與個人選擇的倫理困境:社工專業守則其中一條就是“信守機構政策”,對組織的“忠 誠”是每個員工應有的品質,是否信守機構政策就是對機構忠 誠的表現。對于社工這個十分強調“道德性實踐”的行業來說, 這樣的品質顯得格外重要。對機構的忠誠體現到方方面面,是 否遵守機構的規章制度,是否認同機構宗旨、文化,是否愿意 長期留在機構服務等等。社工作為獨立的個體也有自身獨特的 想法和選擇,當這樣的想法或者選擇與機構宗旨或者機構利益 相沖突時,工作者便陷入了“對機構忠誠”的倫理困境。
社會工作者對機構的忠誠影響到其工作效率和積極性,直 接決定其感情承諾(對機構的認同和依戀)、繼續承諾(考慮離 開組織是否劃算)、規范性承諾(受社會責任感和規范的約束盡自己的責任留在機構),此外對機構的忠誠也包括是否遵守機構 的規章制度,是否以機構的利益為前提。對機構的忠誠度最尖 銳的問題就是工作人員是否愿意并長期留在機構安心工作。無 可否認,現今大批社會工作者在社工崗位高頻率的流動是社工 發展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他們有的是在不同社工機構間的流動, 而有的索性直接離開社工界。如何提高機構與工作者的相互承 諾,如何穩定社工“一人一崗”的持久發展值得我們深思。筆 者認為這肯定不只是機構或者社工個人單方面選擇的問題,而 是整個業界都不應該忽略的問題。
2、專業價值與個人價值沖突的倫理困境:作為以價值為基礎的社會工作在專業價值認同感方面對工 作者有較高要求,但作為社會個體的工作者來說有著各自的成 長環境和社會閱歷,因此各自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 果一個工作者在成長經歷中形成“江山難以,稟性難改”的價 值認同,那么他又如何面對專業價值確信“每個人都有改變的 潛力”?往往在開展服務時,這樣或那樣的“個人價值”不知 不覺就站到了“專業價值”的對立面。
社會工作者在開展服務時常常會出現自己的價值觀與專業 價值觀相悖的情況,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特別是在面對 一些特需人群,例如智障人士,首先工作者就很難產生“同感”, 這便是社工介入智障人士服務最大的挑戰之一。在其他對象的 社會工中,社工可以與案主有相似或者相同的生活經驗是可能 的,因而“感同身受”較容易。但社工很難具有與智障人士相 似的生活經歷,因此對此類工作的理解就困難得多。因而工作 者無法正確理解、感受案主的處境,便很難接納案主,這時便 出現了專業價值和個人價值的沖突。這樣的價值沖突與工作者 是否在服務中保持了“價值中立”有必要聯系,否則很容易將 自己的價值觀和想法強加于案主身上。從更高的層次來看,這 樣的倫理困境主要源于工作者在早期受教育培訓期間對于“專 業價值”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專業價值內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
3、公平對待與分配差異的倫理困境:“平等服務大眾”也是社工守則之一,社會工作其中一個 使命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當然這樣的公平也體現在對待每 一位服務對象。但在實際的服務工作中,由于資源有限或其他 主客觀原因導致在服務、資源等方面并未做到平等分配。不平 等的分配表面看來是與專業價值相悖的。
三、對策建議
1、澄清專業價值觀,內化專業價值觀:澄清專業價值觀,將價值觀內化學習貫穿于社工整個職業 生涯。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原本就是社會工作世俗化的產物,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價值觀體系離開日常社會工作實務經驗。 因為只有在實際的工作境遇才會遇到各種超出預期,多元化的 價值觀沖擊,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只有放在這樣“真實場景” 中才能更加明確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才是社 會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把好社會工作教 育大關,它是向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主要渠道。未來社會工作 教育應更加重視價值教育。當然專業價值教育不僅僅停留在專 業學習的階段,更應該貫穿于社工的整個職業過程,特別是社 工機構對于專業教育的“延教”“保鮮”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推進本土化社會工作建設,建立本土化導向的倫理 價值原則:無可否認當今最權威的倫理守則無非是美國的《全國社會 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在我國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好本土化建設 中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美國和我國有著不一樣的主流 社會價值觀,深受不同文化傳統的影響。
3、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倫理道德水平:在眾多專業倫理困境中最常發生的是“個人價值觀與專業 價值觀發生沖突”以及工作者無法嚴格遵守專業價值倫理守則 而出現的倫理問題。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 倫理道德水平較低,無法遵守專業倫理價值、職業守則中的規 定。當前專業社會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較短,整個行業仍處 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其職業和價值體系還有待建立和不斷完善。 面對這樣社會工作發展的現狀,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養不得不 引起我們高度關注。除了加快完善社會工作職業監管體系和價 值體系,同時社會工作者自身倫理道德水平不斷提高也是相當 必要的。專業倫理價值的習得到內化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需要社會工作者在長期的實務工作中去深化、反思,一邊不斷 自查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觀,一邊不斷修正自己在工作中的價 值觀,同時要用批判的精神去審視身邊專業實踐和倫理境遇, 促進自己和周圍同事關于專業價值和倫理守則的內化。同時這 也推動了我國健全完善社會工作專業價值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趙云芳,顏家睦,黃妍.支持性就業智障人士社會工作介入 [J]改革與戰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