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瑩
摘 要:莎士比亞的著名劇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一直是倍受非議的人物形象之一。他大多被冠以殘忍,貪婪,視財如命,吝嗇鬼的稱號。可是,當我們細細品讀文本,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分析,卻發現夏洛克只不過是當時社會環境下的一個犧牲品,一個悲哀的猶太人形象。我們應以公平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人物。
關鍵詞:夏洛克 悲劇 猶太人
一、《威尼斯商人》概述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的杰出喜劇作品之一,作品當中的人物夏洛克是莎士比亞塑造的一個反面形象,但是造成夏洛克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只有透過社會政治等背景這層紗,我們才能對夏洛克這個人物進行全面分析。該劇完成于1596年,它很好地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早期工商業資產階級與高利貸商人之間尖銳的矛盾;同時,該劇還反映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矛盾。對猶太人而言,那是個壓抑的時代。
二、《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人物分析
經濟上,幾千年來,歐洲國家在法律上禁止猶太人占有土地,同時基督教會也不許猶太人務農。“中世紀后期,歐洲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的經濟,在手工業、貿易、金融等領域對猶太人加以限制。歐洲各國統治者還通過增收重稅、規定就業限制、無故罰款、沒收財產等手段,發到掠奪猶太人財富的目的。”①猶太人只能從事一些高利貸這類被基督教士認為骯臟、卑鄙的職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為了生存,猶太人別無他法,金錢的取之不易一方面造成了猶太人的視錢如命,一方面也使猶太人貪婪、吝嗇的形象固化下來。
民族宗教上,《威尼斯商人》中,猶太人就是一個受歧視的群體,遭人唾棄的厄運已經降臨在夏洛克身上。劇中的安東尼奧、公爵、葛萊西安諾等基督教人都帶有明顯的種族歧視,尤其是安東尼奧,他在稱呼夏洛克時都是“那猶太人,猶太狗,畜牲的靈魂”我們可以看得出夏洛克是悲哀的,他是猶太民族悲劇的代表。“夏洛克既是令人憎恨又令人同情的悲劇人物。在他身上滲透著那個時代,那個民族的悲劇因素……他被迫從事當時最為人鄙視的放債業。割肉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殘忍,卻是重壓之下必然采取的畸形手段。”②
基督教起初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后來逐漸從猶太教分離出來,形成了具有新體制的自我教派。當基督徒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時,他們對猶太教徒的仇恨就與日俱增,于是基督教的創建者們就將猶太教的《圣經》改為《舊約》,并且又補充了新的部分,稱之為《新約》。《新約》里對基督徒所遭受的無端攻擊和誹謗的記述更是加深了他們對猶太人民的仇恨。所以當基督徒的社會地位改變以后,他們自然就會報復猶太教徒,對其加以迫害。“騎在人民背上并對其他種族和國家行使權力的基督教徒們已經成為歐洲最大的封建統治者。從此,作為一個猶太人,基督教徒與統治者一起開始了對猶太人的迫害。”③
猶太民族一直遭到屠殺、流放,是一個悲慘的民族。整個劇作讀下來,給我影響最深的除了夏洛克固執己見,無論如何都要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之外,“猶太人”這個詞反復在劇作中出現,以至于在腦中揮之不去,有夏洛克出現的地方,一定會有“猶太人”的蹤跡。夏洛克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有自己的名字,可是在所有基督教人的心中,他只是殘忍,卑賤的猶太人中的一個,他是邪惡的代表。對于夏洛克這樣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次又一次遭到基督教的迫害,安東尼奧的侮辱,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報仇。當夏洛克抓住機會時又怎么會輕易放過呢?但是鮑西亞的巧言善辯讓夏洛克的報復行動全部失敗,甚至最后賠上了財產。安東尼奧等謙謙君子們還是不依不饒地強行剝奪夏洛克的財產,想要在物質上徹底擊垮他。讓夏洛克放棄他的信仰,才是他最終的目的。
盡管夏洛克貪婪,視錢如命,吝嗇,但是無法否認,夏洛克是個吃苦耐勞,有經商頭腦的商人。中世紀的歐洲基督徒是不允許放高利貸的,這項遭受唾棄的工作就落到了猶太人身上。夏洛克從事著這種高風險的經營,他不僅沒有破產,而且積累了大量財富。要取得這樣的成就,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而那些高貴的基督教徒的財富不是從海外掠奪,就是從朋友那借的,與夏洛克相比,那些基督教徒的財富就光明正大,就很出彩嗎?
夏洛克除了精明能干,他的契約精神、法律意識也值得我們贊賞。夏洛特是孤獨的法律捍衛者。夏洛克要割安東尼奧的一磅肉雖然有點不近人情,但是這協議完全是在雙方平等下簽訂的,夏洛克希望法律能給他一個公道。他一直堅守的都是契約精神,他所有的報復行為都沒有逾越法律的鴻溝,即使在最后鮑西亞設陷阱一步步引夏洛克往里面跳:“這約上并沒有允許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寫明著'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約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時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教的血,你的土地財產,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④鮑西亞的話明顯是狡辯,但是夏洛克仍然遵循法律,沒有反駁。但是鮑西亞卻假扮律師,斷案公堂,難道不是對法律的褻瀆嗎?我們是否應該以公平的眼光看待夏洛克呢?
三、研究結語
莎士比亞塑造出夏洛克這樣一個鮮明生動而又復雜矛盾的典型形象。民族宗教,經濟和當時社會環境讓他變得唯利是圖,但是,他忠于民族和國家,敢于和惡勢力做斗爭,捍衛契約和法律,精明能干。他因為種族、經濟等種種原因,無法得到威尼斯法律的保護,最終落得一無所有。夏洛克的悲劇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對其個人惡行的批評,另一方面恐怕也是猶太人在歐洲歷史命運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 高建坤.壓抑的時代,悲戚的人生——《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悲情解讀. [J]. 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1994-2013
[2] 金玉 郭力宇.夏洛克形象之我見遼寧專學報.[J].1999(3)
[3] 陳俊.夏洛克:一個悲劇人物.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J].2001(2)
[4] 朱維之 趙澧 崔寶衡 王立新.外國文學史.[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