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翔
摘 要: 目前我國工業領域發展速度較快,導致工業用水持續增加,供應水源除了地下水外,多數由遠處運輸而來,因此必須好儲水工作,這就需要建設蓄水池,但蓄水池的問題在于滲漏現象較為常見,因此當前處理的重點在于合理應用混凝土施工階段的各類技術,并做好水平施工縫、預埋管件等關鍵部位的處理,將滲漏問題發生的概率降低至最小,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施工建議。
關鍵詞: 大體積混凝土 蓄水池 施工技術 池體混凝土密實度
引 言
蓄水池涉及較多施工要點,一旦控制不當,就會導致水池滲水漏水,進而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并且無法持續供給工業領域水資源,影響工業領域的發展,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明確滲漏問題的原因及施工的關鍵部位,進而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確保混凝土密實度達標且各類預埋管件的鋪設符合要求。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混凝土施工
(一)材料及配比
在配制混凝土的過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包括水泥、河沙和碎石等,選擇這些材料時應以《技術規范》中的要求作為基本依據,嚴格控制骨料和水的添加量。配比試驗有以下幾項要求。第一,配比時應考慮多項因素,如初凝時間、施工所在地的溫度等,盡可能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添加適量減水劑。第二,取樣檢測材料坍落度,評定坍落度時應結合澆筑地點的特點,這樣能夠使評定結果更加可靠。第三,水池混凝土在抗滲方面要求較高,因此應將抗滲設計作為配比工作的一項重點。
(二)拌和、運輸
拌合物必須在構成與顏色方面足夠均勻,避免出現泌水或離析問題;檢測坍落度時需要同時觀察拌和物的保水性[1]。運輸時應考慮運輸及澆筑速度,確保能夠連續供應材料,以免澆筑工作中斷;根據運輸距離和初凝時間調整配合比,促使澆筑施工更加科學合理。
(三)澆筑、養護
澆筑混凝土時包括以下幾項要求。第一,整個澆筑過程必須連續開展,如果因為特殊原因不得不中途停止,則應盡可能地縮短停止時間,并且在確定工程允許的間歇時間時應充分考慮環境、水灰比等各項因素,在綜合計算與實驗的基礎上加以確定。如果工程因特殊原因超出允許時間,則應中斷澆筑并留設施工縫。第二,澆筑時應采取分層的方式,每層厚度控制在30厘米以內;選擇插入式振搗器。在具體操作時應垂直插入,并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則;對振動器嚴加控制,避免其碰到模板或預埋件。振動停止的標志是拌和物停止冒泡且下沉[2]。第三,池底和池壁的混凝土應采取不同的澆筑方式,前者可一次澆筑完成,后者則應選擇分層的方式,分層時應結合施工縫的特點加以處理。為避免水池漏水,還應設置止水帶。此外,在澆筑前還應檢查腳手架及腳手板等工具,確保架設足夠牢固且無斷裂問題;下料時應避免直接將泵管對準模板,否則就容易導致模板變形。
混凝土養護措施是在其之上覆蓋麻袋,并定期灑水,整個養護過程必須分配專業人員進行監督與管理,確保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處理。養護時間控制在7到14天之間即可。此外,應避免混凝土內外溫差過高,對此必須嚴格設定測溫時間,溫差達到25攝氏度時應進行緊急處理,做好保溫工作,否則就可能出現裂縫。
(四)拆模
拆模的標志是試塊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70%,并遵循先腳手架,后模板,再承重架的拆模順序,這樣能夠確保模板的完好性,避免模板被損壞。
二、關鍵部位注意事項
(一)施工縫
施工縫應設置在與底板頂面相距500毫米的高池壁處,必須嚴格按照施工圖紙中的要求進行操作,以免偏差超出允許范圍。為了將滲漏現象出現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必須設置鋼板止水帶,并用電焊的方式加固[3]。止水帶應居中設計,具體的設計方式如圖1所示。澆筑施工縫時應做鑿毛處理并將其潤濕,之后鋪設水泥砂漿,砂漿厚度應控制在20毫米左右,不能偏差過大。
(二)確定關鍵部位
關鍵部位的確定必須以工程和工藝要求作為基本依據,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具有針對性且可行性較強的技術措施,具體來說,關鍵部位主要包括施工縫、后澆帶、構筑物防水、預埋件。
(三)主要技術措施
1.水平施工縫處理
水平施工縫的處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要點。第一,止水帶規格為400毫米×3毫米。第二,焊接止水帶時必須準確計算固定位置,采取多重加固措施,否則其在振搗器的影響下就可能脫落。第二,接縫處應采取雙面焊接的方式,并進行滲透試驗,未能達到實驗要求則應重新進行處理。第三,澆筑及振搗過程中應及時清理止水帶上的水泥砂漿,并及時去除鐵銹,否則在振搗結束后處理難度就會增大,進而影響水池的外觀。第四,鑿毛并清洗施工縫處,及時排出積水,促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的結合效果更好。第五,澆筑前必須進行接縫處理,接縫材料為水泥砂漿,其厚度應控制在一到兩毫米左右。第六,為確保新舊兩層混凝土的粘結效果更好,需要對振搗過程嚴加控制,把握好振搗細節。
2.池體混凝土密實度
池體混凝土是施工的一項重點,如果控制不當則會導致池壁的抗滲性能無法滿足工程要求。具體來說,在處理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要點。第一,嚴格控制水灰比,添加合適粒徑的骨料,做好試配實驗。第二,振搗時必須嚴格按照此方面的操作規程,確保插點足夠均勻,適當抽動振動棒,確保上下兩個部分的振動速率相同[4]。第三,嚴格控制振動棒的移動距離,應為振動長度的1.5倍,而不能嚴重偏離這一范圍。每點的振動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通常情況下只要控制在20到30秒以內就可。第四,混凝土密實度可根據其表面有無冒出氣泡及灰漿加以判斷,消除不同層間的接縫。第五,澆筑墻身時必須采取分層的方式,每層的高度控制在50厘米左右,這樣能夠確保兩層混凝土的粘接效果更好,促使其密實度達標。第六,建立責任制并將其落到實處,出現漏漿、蜂窩、麻面等缺陷時應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及時加以處理,提高人員責任意識。
3.構筑物防水工程
在水池施工的過程中防滲漏環節最為關鍵,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項工作要點。第一,為施工縫處設置止水帶,并嚴格按照此方面規范要求進行處理。振搗前必須清除鑿毛并清除浮漿,清洗時可選擇壓力水,并確保混凝土表面能夠始終保持濕潤狀態。第二,澆筑前應鋪設水泥砂漿,砂漿厚度應介于10到20毫米之間。第三,留設的施工縫必須足夠整齊;為確保平倉處理更加方便,內模支到施工縫處即可,然后進行接縫操作。第三,必須將止水片設在管件和螺栓桿處,進而起到止水的作用。
4.預埋管件工程
預埋管件數量較多,在布置時應組織專業隊伍,編制好可行性較強的指導書。支模及澆筑前應檢查預留孔及管件,及時處理錯埋和滲漏問題,嚴加控制管件尺寸。
5.后澆帶施工
第一,后澆帶兩側和中間分別應設置凹形槽和止水板,并涂刷水泥刷漿,起到保護的作用。在澆筑前必須將泥漿清理干凈。第二,澆筑底板后應做好后澆帶處的清理工作,避免垃圾或雜物進入其中。第三,后澆帶兩側應砌磚并覆蓋多層板,堵嚴縫隙處并搭設欄桿,起到維護的作用。布設方式如圖2所示。第四,澆筑強度達到28天的標準后可進入正式施工階段。在澆筑前必須將后澆帶兩側清理干凈并做鑿毛處理,去除因鋼筋所造成的腐銹問題。濕潤處理鋼筋后涂刷比例為1:1的水泥砂漿,然后添加膨脹劑,這樣能夠使澆筑質量更好。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充分發揮蓄水池的儲水功能,必須嚴加控制滲漏問題,這就需要把握好混凝土的配比、拌和、澆筑等各個環節,做好施工縫的留置及處理工作,并做好構筑物的防水處理,本文就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 張文雅.大體積混凝土蓄水池施工及注意事項[J].包鋼科技,2013,39(1):70-72.
[2] 劉業舉.大體積蓄水池混凝土底板與池壁防滲漏施工工藝[J].山西建筑,2013,39(28):91-92.
[3] 劉德鈞.萬噸裝配式環向繞絲蓄水池施工工法[J].施工技術,2014,(11):40-42.
[4] 梅權武.冷卻循環水降溫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7,43(1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