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鳳梅 李江武
摘 要:囤麥127(豫審麥2017011)是河南省金囤種業有限公司(簡稱金囤種業)科研團隊與中國農業大學小麥專家歷經十多年,精心選育出來的優質穩產超高的“適合推廣型”小麥新品種,2017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該品種矮桿、抗倒,抗凍、耐旱,抗病、高產,是抗災抗逆、穩產超高產的“適合推廣型”小麥新品種,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相對安全”風險較小的優良品種。
囤麥127(豫審麥2017011)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專家孫其信教授、河南省金囤種業有限公司(簡稱金囤種業)科研團隊贠清峰、趙勝利、李彭偉等歷經十多年,精心選育出來的優質穩產超高的“適合推廣型”小麥新品種,2017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該品種矮桿、抗倒,抗凍、耐旱,抗病、高產,是抗災抗逆、穩產超高產的“適合推廣型”小麥新品種。尤其是2018年極端倒春寒凍害、赤霉病爆發等大災年份表現突出,大災年份再獲豐收!早在2004年金囤種業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成立了“中國農大·金囤作物超高產研究中心”本著“適合推廣型”小麥育種目標。2018年6月2日,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來到漯河市郾城區金囤種業囤麥127萬畝高產示范田視察夏收工作,對大災年份囤麥127的多抗穩產高產優勢給予高度評價,對金囤種業萬畝高產示范的輻射帶動效果大加贊揚。2018年7月8日,2018年省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專項經費項目中,金囤種業的囤麥127赤霉病防控技術獲經費支持110萬元。筆者綜合農業界專家領導及廣大農資經銷商、種植農戶的贊譽,結合近幾年囤麥127的示范種植實踐,對其品種優勢及栽培技術簡要闡述,期望為小麥生產提供有益參考價值。
一、黃淮麥區萬眾矚目:囤麥127災年綜合表現優異
2018年5月12日,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16萬畝連片高標準良田示范區,河南金囤種業主辦的“囤麥”系列(囤麥127、囤麥257)大型品鑒觀摩會隆重舉行。省市農業部門的相關領導、郾城區糧食產業聯盟、育種專家、科研院校及來自省內外600多位客商到會觀摩,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書記、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原副組長、河南省小麥專家組組長郭天財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教授尤明山,河南省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王令濤,漯河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閆長海,金囤種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崔振華、副總經理田新杰、科研副總經理贠清峰、總農藝師趙勝利等專家、領導出席觀摩會議,《河南科技報》全國小麥看河南欄目、黃淮麥區英雄榜組委會記者參會采訪。觀摩會上,來自廣大黃淮麥區的經銷商代表看到,萬畝示范田塊中囤麥127堅挺站立、矮稈大穗、籽粒飽滿均勻,長相清秀沒有病害及凍害影響,如同一排排士兵扛著沉甸甸的麥穗,自信自豪的接受著觀摩代表的檢閱,贏得了大家高度稱贊。大家認為該品種矮稈大穗看相好、抗病抗倒高產易推廣、多抗穩產農民樂!
二、專家領導共同稱贊:囤麥127是“適合推廣型”品種
小麥行業專家認為囤麥127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遺傳組合矮抗58/周麥16),優化組合了矮抗58矮稈抗倒、分蘗力高群體大的優勢,又補充了周麥16大穗大粒、豐產穩產超高產等優勢,高產而不倒伏!長期以來,小麥“高產與倒伏”的矛盾將被囤麥127所解決,這就是“適合推廣型”小麥品種的更大亮點之一!囤麥127大大減低了近年來黃淮麥區頻繁的倒春寒凍害、赤霉病等病蟲害爆發、暴風雨倒伏、干熱風高溫干旱導致早衰等大災大減產甚至絕收的生產風險,專家們認為:囤麥127開花習性好和穗粒數的穩定,這使得其產量優勢明顯而穩定。其穎殼硬度有了較明顯的改善,這讓與其相關的穗部疾病和不完善籽粒都減少了,降低了籽粒“黑胚率”,提高了籽粒的商品性——“售價高且易賣糧”,讓種植者滿意;面粉和糧食企業喜歡收購。大田生產條件下,囤麥127單位面積成穗的自調能力強,較容易形成合理的群體,這不僅降低了倒伏的風險,也減少播量大而田間郁閉所發生的病蟲害危害,從而減少了農藥的施藥量和次數,提高了糧食及食品安全。
三、囤麥127小麥超高產配套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播期10月5~15日,高肥力地塊畝播量7~9公斤,中低肥力可適當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0.5公斤播量為宜,6~7寸等行距種植。
(2)田間管理:播種時重施底肥,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春季返青拔節期結合澆水追肥(每畝6公斤尿素),冬前合理促控,防止弱苗和旺長;春季返青拔節期可化學除草;根據土壤墑情和苗情及時澆水;抽穗揚花期噴施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等殺菌劑防治赤霉病。適時收獲。
(3)適宜區域:該品種適宜河南省(南部長江中下游麥區除外)早中茬地種植。注意防治赤霉病(南陽盆地麥區慎用)。目前在安徽省、陜西省等省區正在申報引種認定,有望2018年秋播通過引種認定。
參考文獻:
[1] 《囤麥127百畝方實打畝產756.5公斤,高產地塊 844.3公斤刷新黃淮記錄 》(來源2017年6月9日《河南科技報》記者李江武,通訊員田新杰);
[2] 《囤麥127、囤麥257大型品鑒觀摩暨推廣峰會成功舉辦》(來源2018年5月25日《河南科技報》記者李江武,通訊員田新杰);
[3] 《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到漯河調研夏收 贊揚囤麥127囤麥257萬畝示范方》(來源:2018年6月8日《河南科技報》記者李江武,通訊員田新杰);
作者簡介:葛鳳梅(1979年—),供職于河南省駐馬店市蔡縣農業局農業執法大隊(郵編463800),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10多年,有著豐富的農業技術推廣及農業執法的基層經驗;
李江武(1977年—),供職于《河南科技報》科技傳播中心,記者、編輯,采訪報道農業科技至今近20年,竭誠服務于農業科普宣傳推廣,致力于“傳播新科技,建設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