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堯
摘 要: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金融就肩負著推動經濟穩健發展的重任,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外部環境,為金融行業崛起提供條件,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繼而為打造“中國金融研究體系”奠定基礎,伴隨時間推移研究學者在過往經驗基礎上,得出中國金融學理念,旨在引導中國高效發展金融產業,確保中國市場能把握金融行業發展脈動,能為人們帶來更多財富。本文通過探究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以期為推動我國金融學良性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國金融學 挑戰 發展前景
金融學是經濟學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以我國市場為立足點發展而來的中國金融學,在探索發展過程中阻力重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金融產業發展進程相對滯后,許多研究環節存在缺陷,與之相關的研究理論較少,使中國金融學出現概念模糊、內容陳舊、理論滯后等缺陷,影響我國金融產業發展成效。基于此,為使我國金融業得以振興,需立足實際積極總結中國金融學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對其發展前景進行分析,使金融學能發揮導向性效用,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成效。
一、探究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
在世界銀行《金融與增長》(2001年)報告中曾明確指出國家金融體系運行成效,關乎其消除貧困與經濟增長的能力,為有效提高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實力,自改革開放后我國著手建設金融市場并有所收獲,金融體系發展基礎得以穩固,金融產業輻射領域不斷拓展,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張(見圖一 以藝術金融平臺資產市場為例),為推動我國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給予有力支持。伴隨我國經濟轉型等決策的貫徹落實,金融體系發生變化,并進入深層次改革關鍵階段,怎樣防范金融風險、創新金融產品、監管金融機制、規范金融市場,成為金融行業發展重中之重,為此我國亟待探索得出符合本國國情及經濟發展需求的金融學,為有效解決金融發展難題提供依據。然而,金融學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為使中國金融學更具科學性、有效性、導向性,研究學者需秉持實事求是精神,分析中國金融學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旨在為推動金融市場良性發展提供依據。
1.中國金融學理論相對滯后。金融學從金融領域延展而來,金融定義較為模糊,使金融學至今也無統一的內涵界定,僅西方國家有關金融的見解就超百種,例如提供融資業務的行為(華爾街日報),金融依據不同的方法論、中心點成為經濟學分支之一,其中資產供給、定價,資本市場為其中心點,給金融工具、契約定價的方式為其方法論(《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有關“Finance”的解釋)。然而,我國對“Finance”應如何解析存在爭議,該詞除具備金融含義外還具有財務、融資及財政等含義,混亂的金融內涵使這個“舶來品”在我國并未得到科學詮釋,與之相關的理論相對滯后。我國金融學主要由銀行學與國際金融兩個方面構成,并指引金融學發展,從商學、管理學角度來講,金融學研究側重點則集中在投資范疇,針對我國來講建立金融學需經濟類體制予以支持,然而怎樣權衡金融學與經濟類體制二者關系,引導金融學有效適應市場經濟,成為阻滯中國金融學發展的重要挑戰之一。
2.中國金融學內容陳舊。當前金融學研究領域較為混亂,研究學者用資本市場上的成功經驗審視我國金融體系,得出研究結論充實現有金融學,使金融學仍然與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相脫離,無法發揮其指導能效,使我國金融市場未能在符合本國經濟發展要求的金融學引導下良性運行,為此我國亟待建立全新的金融學體系,既能體現市場經濟供需關系對金融行業的影響,又能表現出國家宏觀調控對金融市場的引導。例如,在當前證券市場上需關注國有股減持情況,運用監管理念及立法體系引導該市場穩健運行,這正式當前金融學所缺失的內容,使其存在內容陳舊問題,影響中國金融學發展。
3.中國金融學內涵較為模糊。作為專業術語中國金融學體系應得以充實,除具備基本的定義外,還需擁有明確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及內涵等,針對中國來講金融學內涵需貼合本國經濟建設發展實況,與目前市場發展軌跡相契合,從微觀上需要體現供需關系,從宏觀上需要反饋國家導向,使金融行業發展系統分析更為全面高效,從內涵上中國金融學輻射范疇需得以拓展,將貨幣、金融結構、投資、融資等內容囊括其中,并設立清晰的分界線,避免出現金融學內涵模糊消極現象。
二、探究中國金融學的發展前景
通過對我國當前金融學發展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可知,內涵模糊、理論滯后、內容陳舊,是阻滯中國金融學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國研究學者需從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實況出發,研究符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金融學,使其在國際金融學視域分離出來,不僅適合本國經濟發展,還能帶領中國金融業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
1.革新中國金融學理論。在未來中國金融學發展必須圍繞“資本成本”展開,以其為核心展開調查研究,使中國金融學理論體系更為健全,為提高中國金融學研究成效奠定基礎。例如,將中國金融學假設為企業為獲取更高利潤,在擁有一定資本后進行融資,其利潤均處于融資范疇內,同時資本可以折現,產生現金流用于完成企業生產運營目標,可見現金流在金融學中必不可少,是分析企業運營實力,引導企業通過調配現金流完成生產經營目標,從中獲取利潤的重要內容,為此中國金融學需將其納入理論體系中,使我國金融學中資本成本理念得以充實,將交易金額、投資決定、后續回報等均歸入我國金融學未來發展范疇內。為使中國金融學研究根基得以穩固,在理清其理論研究方向后,需設立中國金融學理論研究機制,做好相關內容的分析整合工作,使“資本成本”研究范疇得以拓展,并制定研究規范,用以引導當今學術界有效展開金融學理論探究工作。
2.革新中國金融學內容。在未來中國金融學需有投資與定價方面的內容,使人們能更好規避金融風險,落實投資行為并在投資過程中獲取收益,達成金融理財目標,為有效充實中國金融學內容,投資與定價內容需結合本國市場經濟發展實況予以調整,使其更加適合我國經濟制度并兼具隨機布設特點,對折現因子進行分析,得出折現結果并以此為由構建各類定價模型,立足市場經濟建構富有統一性、引導性、科學性、實效性的金融構架,為有效解決金融學問題提供依據,經由該構架還可實現各金融領域交流與互動,分享金融信息縮小金融學研究盲區,使金融學在未來得以全面發展。
3.從宏觀與微觀層面共同發展金融學。我國作為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對金融學發展有個性化要求,為避免其內涵模糊且研究內容界限不清,我國可從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共同發展金融學,使金融學體系更為健全,并能兼顧國家宏觀調控對金融學發展的影響,使中國金融學得以穩健發展。例如,研究學者可在微觀金融學中發展公司金融學,彌補以往公司金融學研究受阻缺陷,使公司金融學在研究管理行為同時,能發展出必備模型,模型內各個內容可以依據公司發展需求林立而論,可以通過建立關聯分析兩種或多種子項之間的發展關系,用以充實公司金融學,助力中國金融學有效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金融學研究與發展若想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引導性,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讓更多人系統認識金融行業,我國需從市場經濟發展實況出發,結合本國經濟發展特色,在關注供需關系對金融學研究產生的影響外,還需對國家宏觀調控對金融學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中國金融學研究機制,夯實其理論發展根基,革新中國金融學內容,使其研究范圍得以拓展,研究內容更為全面,所反饋的金融問題更具價值,發揮中國金融學引導能效,為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奠定基礎,使中國金融學更具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畢文姣.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J].中國經貿,2017(17):136.
[2] 付程.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J].消費導刊,2017(18):182.
[3] 陳麗榮.論中國金融學面臨的挑戰與發展前景[J].財經界,2016(14):11-12.
[4] 閆海峰,彭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跨國金融服務的挑戰與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