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浩
【摘 要】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對城市經濟具有全球性的主導影響。推進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是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公共交通;TOD模式;可持續發展;宜居
一、引言
城市是如何居住的,我們首先要理解宜居的定義。從城市發展的過程來看。城市發展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后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等階段。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然而,宜居城市的設計最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達到宜居的目的,使城市更加可持續。對于交通運輸業來說,交通便利、交通擁擠的概率小,每個城市功能區劃都能很快地完成出行行為,這是合理的。為了發展公共交通,將引入其中的大部分旅游流,以減少車輛造成的環境污染。
從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公共交通的發展,無論是間接的還是直接的,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宜居城市的建設。因此,以公共交通為建設宜居城市的目標是合理的。那么,我們將如何發展公共交通,我們必須首先知道我們的交通問題是什么?
二、現階段交通問題
1、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經濟增長、人口增長和機動車輛的增長率與城市交通運輸供給的增長率不成比例。出租車正在迅速發展,私家車也在迅速增長。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的過程必然導致城市人口的膨脹,城市人口的增長總是大于基礎設施的容量,從而導致“人-車-路”的矛盾。
2、城市交通結構不合理
公共交通不發達,乘公交車出行的比例太低。受土地資源的限制,中國大部分城市在土地利用上采用高密度、緊湊布局,更適合公共交通的發展。然而,在城市居民出行構成中,公共交通的比重仍然較低,公共交通在城市客運中的主導地位相當薄弱。
3、路網功能混亂
就功能定位而言,城市道路分為6個層次,即城際公路、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主干道、分路、居住區道路。目前,各種城市道路的功能定位不明確。在道路規劃和建設中,城市路網的整體功能不全,導致路網的等級匹配不合理。道路功能不明確,交通錯位的根源不會消除。
三、公共交通發展措施
1、盡快建立健全促進公交優先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建立穩定透明的法律法規體系,指導全市長期發展規劃,包括公交快速公交系統配置的具體目標,將各部門的行政職能從政府政策制定和監管中剝離。建立公共交通發展政策法規,引導和規范公共交通發展。加快公共汽車票價的定制。確定既能滿足低收入人群出行需求,又能促進公共交通企業自身發展的票價政策。
2、改革管理體制
現代公交票價體系和公交票價制度的費率水平和結構將直接影響公交的數量和方式。目前的公交車票價是一元一次,與出租車相比還是很低的。市民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后,可以做出更多的選擇。公交IC卡是另一個成功的例子。它的主要特點是方便,省去了更換的麻煩。第二,經濟效益、老干部和殘疾人可以享受搭便車待遇。如果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更合理的公交換乘價格,客車的競爭力將大大提高。改革城市公共交通評價指標,實施“公交優先”政策。改革傳統城市公交評價指標,包括公交出行分擔率、城市兩點間公交車到達時間、建成區居民步行到達時間、公交候車時間等。建立適合人口和經濟發展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將高新技術引入“公交第一”戰略。主要表現為:隨著技術的進步,提高公交管理、調度和運營水平,特別是提高公交信息水平;在公交企業中建立智能公交中心;加大對低污染綠色公交車輛的投資。離子與環境保護;智能交通系統(ITS)的應用。推進智能公交系統的發展。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公交信息系統,促進乘客、車輛、車站設施和交通環境的良性互動,促進智能公交的建設。
四、利用TOD模式思想協助發展
中國的城市交通發展正處在一個轉折點。在城市化和機動車輛私有化雙重影響下,城市道路交通設施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由于缺乏封閉空間和政策邊界,北京中國等大城市難以通過限制汽車擁有量來避免過度使用汽車造成的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和土地利用等問題。新加坡、香港等城市都有。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利用格局對未來居民出行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二十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地鐵或輕軌線路,未來十年新型軌道交通建設將達到1000公里。軌道交通具有體積大、速度快的特點,在公共交通系統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居民出行方式、工作地點和居住方式的選擇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宏觀層面引導城市人口、產業布局和空間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基于軌道交通的TOD規劃方法迫在眉睫。不同的國家和城市對TOD有不同的定義和期望。國外城市TOD項目大多以房地產開發、區域建設為主要目的,中國土地利用開發的高密度和城市“攤餅”趨勢的蔓延,TOD需要從城市規劃與城市交通一體化的角度出發。在規劃上,提供交通與土地利用之間的實現,在不同的交通方式、運輸網絡和交通樞紐之間,交通規劃與管理之間的高度一體化和一體化經營,并真正建立起來。以城市交通為主體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暢通、安全、高效、舒適、環保、經濟、公平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就業和土地利用密度明顯高于西方國家,必須明確西部地區發展TOD的主要目的是集中人口,中國應考慮的宏觀問題是如何妥善處理人口問題。疏散人口,引導城市更新。
中國沒有經歷過以汽車為主的發展階段,大多數城市長期保持單一的集約型發展模式,商業、宅邸、寫字樓等多種土地用途、老城區中心的集約化發展、城市人口密度高、人口多。公共汽車發展的關鍵。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TOD作為中國城市發展史的延續,在中國城市中具有比歐美國家更具內在的優勢。與國外城市相比,由于郊區的普及和高的汽車擁有率,公交車吸引力不高。在中國,問題往往在于公交服務水平低、舒適度差,降低了旅客選擇公共交通的意愿。
此外,中國的稅制和房地產估價等方面還不如西方國家完善。與此同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支離破碎,缺乏協調,建設良好的聯合開發環境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因此,在借鑒西方TOD發展經驗的同時,有必要對我國城市現狀進行一些修改。
五、結語
本文主旨即為利用公共交通來幫助建立宜居城市,在第三節中更是借助公共交通來規劃城市,即我們必須認識到公共交通所帶來的巨大好處,以及考慮到中國特殊的城市形態和人口密度問題作出特殊調整。最終建設宜居城市,達到我們預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衛亞男,袁艷紅.不同經濟水平下城市公共交通與城鎮化關系的統計驗證[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7,39(7):71-76.
[2]于沛洋,石飛,索南曲珍卓瑪,鄭穎.本期聚焦: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策略研究-基于開放數據的城市公共交通可達性模型構建方法——以南京主城區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7(12):1-10.
[3]李克平[1,2].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的管理與控制[J].交通與運輸,2017(5):1-3.
[4]李京.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西部部分城市打造“公交都市”綜述[J].人民公交,2017(1):28-31.
[5]趙堅,趙云毅.我國大城市發展公共交通的制度安排--城市空間權利的視角[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2):27-43.
[6]王桂鵬.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選擇的演化博弈分析[J].甘肅科技,2018,34(4):29-32.
[7]方利君,趙永勝.城市公共交通演變與發展模式研究——以宿遷為例[J].現代交通技術,2018,15(2):74-76.
[8]范德亮.如何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J].河北企業,2017(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