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摘 要】美術教育是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行為美的教育,在當今社會,美術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還能讓學生更好的實現自身的理想與價值。
【關鍵詞】美術教育;學生
美術教育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個好的環境和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審美觀,使學生具有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發展學生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內在美,使學生在生活中體現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發展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一、美術教育能培養學生健康、正確的審美觀
美術教育是指教育者通過美術手段,有機實施培養受教育者形成美術的整體性認識與創造能力的一種行為。美術的實質和它特有的性質讓它具有審美教育功能,想要發現美,就要具有審美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我們生來就有的,是要我們通過后天的努力去培養的,美術教育正是能夠培養學生具有審美能力的一種教育手段。審美能力的培養是與其他的意識活動相輔相成的,人類對美的判斷以及培養是受到自身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影響的,審美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差異性、不可控性等特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還處在成長階段的學生們,他們對美的追求和美的概念還不是特別的明確,合理的愛美很重要,擁有健康、正確的審美觀才能讓學生很好的利用辨別生活中的善惡美丑,從而加強學生對美的追求,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擁有正確的審美觀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成長中的他們對是非美丑的認識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界限,需要教育來引導他們、告訴他們什們是美什么是丑。這個美與丑的層面不僅僅是穿著打扮的美丑、容貌的美丑,更重要的是行為的美丑。教學生學會分辨美與丑,并教會他們認識內在美與外在美,引導學生向美的事物學習、向美的方向發展。
二、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藝術活動的技能
有位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美術生走到哪都不會餓死的。是的,學會一門技術也就掌握了一項謀生的本領,并且美術所帶給我們的,不止這點。以我自身經歷來說,我從初中開始接觸美術學習,剛開始學習時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物體,到了高中時已經可以畫稍微復雜的一些物體組合,但是也沒有嘗試著去創作,上大學之后就經常進行一些創作,雖然不是特別的好,但對于我自身來說,已經做出了很大的突破。一直以來,對于美術的學習,讓我不斷改變,獲益匪淺。美術不但教會了我生活上的基本藝術活動的技能,更多的還是心靈上的寄托、內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去云南采風時,街頭隨處可見一些有償幫游客畫像的畫師,他們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張畫像,一天下來收入也很可觀,是美術教育讓他們擁有了藝術活動的技能。還有捏糖人、畫糖人、做風箏等他們利用美術造型知識和色彩搭配能力,創造出有趣的藝術品,愉悅他人,充實自己。生活中擁有藝術活動技能的職業有很多,插畫師、沙畫師、設計師、雕刻師等等,美術教育確實能夠培養學生擁有體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擁有藝術活動的技能。
三、美術教育能夠培養學生養成一個好的人格
一個人的人格涵蓋了這個人的個性和所擁有的特點,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潛力。人格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好的人格可以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墊腳石,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不好的人格則會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絆腳石,羈絆著學生,不利于學生自身的成長與發展。美術教育有其獨到的優勢,大多數學科,例如數學、化學、物理等都有其標準的公式和標準的答案,學生的思維是固有的、單一的。而美術沒有這些限制,學生可以發散思維、大膽想象,美術學科的答案是多樣化的、開放式的。給學生一張白紙,學生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需要的東西、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而與此同時,學生還能得到他人的贊許與欣賞,學生在盡情地釋放自己時他們的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心態都會得到顯著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會更上一層樓。
美術教育的本質并不是想要把學生完全培養成一個能工巧匠,而是讓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識層面,養成好的人格。學生將來可以從事各行各業,而不是非要從事美術行業,美術可以作為他的興趣愛好,并不一定要成為他的飯碗,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所養成的良好的人格才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
四、總結
從人類文化的發展史的縱向的歷史角度來看,美術是最久遠保存人類活動信息的一種藝術。人類的聲音只有百年;文字也只有上千年的歷史;但是保留人類文化的圖像卻有上萬年的歷史。所以說,美術教育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教育方式,美術教育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美術教育所能帶給學生的變化與影響,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能夠更好的發展自己。
【參考文獻】
[1]陳虎.淺談中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發展的作用[J].東方藏品,2017(2).
[2]丁錦宏.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