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馬爾代夫特派記者 王聰 ●王會聰
“印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駐馬爾代夫大使抵制中馬友誼大橋通車慶典”,《印度時報》等媒體9月2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馬爾代夫政府8月30日晚舉行儀式慶祝中馬友誼大橋通車,但印度大使沒有參加,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大使也沒有參加,因為其車輛在現場附近“遭馬安全官員阻攔”,“只有中國大使的車輛被準許進入”。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事件真相并非如此。
9月3日,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館相關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方當天晚上根本沒有用車。因為開通儀式就在大使館對面,沒必要用車,媒體報道所謂“馬爾代夫安全官員只讓中國大使的車開進現場”的情況不存在。現場安全是馬方負責,具體怎么處理,中國使館不知情。《環球時報》記者8月30日晚在儀式現場也注意到,當晚除了馬爾代夫總統亞明的車之外,并沒有看到其他車輛開進活動現場。截至9月3日,馬爾代夫住房和基建部沒有回答《環球時報》記者就此事的詢問郵件。
《印度時報》的報道稱,盡管受到馬爾代夫政府邀請,印度駐馬大使米什拉沒有出席8月30日的活動。印度官方沒有就此作出解釋,但報道稱,“有關其他國家大使在活動現場受到不公正對待的說法,表明印度大使不參加該儀式的決定合情合理”。文章引述馬反對派發言人馬赫盧夫8月31日發表的一條推特稱:“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駐馬爾代夫大使抵制大橋開通儀式,因為其汽車被亞明的安保人員攔停并被要求下車步行。僅有中國大使的汽車被允許進入現場。(竟然)如此冒犯傳統盟友。”
印媒所稱的“三國大使抵制中國項目”說法也讓人懷疑。中馬友誼大橋通車前的7月30日,在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館的組織下,13名多國駐馬使節走進中馬友誼大橋施工現場,一覽大橋雄姿,其中就包括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駐馬大使。
對于一直渲染“中印在南亞爭奪影響力”的印度媒體,中馬友誼大橋的通車再次刺激了其神經。《印度時報》2日稱,中馬友誼大橋“再次將印度與其印度洋鄰國之間日益擴大的鴻溝置于聚光燈下”。此外,馬爾代夫本月即將舉行總統大選,亞明政府正與反對派展開激烈角力。馬反對派此時散布這樣的消息,估計也與選舉造勢有關。▲
環球時報201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