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hne Tan是一個十七歲的新加坡女孩,對她來說,咖啡最大的吸引力不在于味道而在于賣相,因為經她制作出的咖啡簡直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一技術她只練習了一年。談到是如何與咖啡結緣的,她表示一天偶然參加了學校一個關于欣賞咖啡的研討會,從此便愛上了咖啡藝術,之后便開始各種嘗試,進而發現一種方法可以創造出穩定的泡沫,并最終將它們塑造成各種立體造型。
住在鉆石中的感覺
來自設計師David Ajasa-Adekunle的創意。鉆石酒店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每個房間都如同一顆“鉆石”,身處其中,樂趣有三:其一是新奇的造型,鉆石切割的犀利外觀,讓這個酒店的設計顯得侵略感十足,距離十公里也能感受到它的氣場;其二是新奇的體驗,房間的入住是自下而上的,仿佛被這“鉆石”吸入其中,由光明進入黑暗,又重新恢復光明;其三是開闊的視野,整顆“鉆石”的頂部是巨大的玻璃窗戶,具備絕佳的觀賞性。
一把氣槍+兩個可樂瓶=高效的凈水器
來自設計師Jan Tuomas Burakowski等人的創意??蓸菲侩S處可見,而氣槍又是一種普及率超高的工具,設計師利用二者做出了一個簡便的凈水設備:將轉接頭和凈水器旋在一起,兩邊都接上可樂瓶,然后通過氣槍往裝臟水的瓶中打氣,在氣壓的作用下,水就會通過管子進入凈水器,并在過濾后流入干凈瓶子中。
這一酷似七巧板的設計是俄羅斯旅游業新視覺形象
俄羅斯旅游局近日公布了一套全新的視覺形象:由10個幾何圖形組成的俄羅斯地圖。早在2015年,俄羅斯聯邦旅游局和俄羅斯品牌協會就合作發起了一次旅游業視覺公開征集,超過480套方案縮減到10個候選名單,再由公眾投票篩選、委員會選出最終的方案。
勝出的這套視覺形象的靈感來自于二十世紀早期俄羅斯抽象繪畫的主要流派——至上主義。至上主義強調的是基本幾何形、注重有限幾種顏色的藝術運動,代表人物是馬列維奇,在康定斯基早期的作品中至上主義也常有體現。
旅游局官網解釋了為什么選用至上主義風格來代表俄羅斯:“至上主義,俄羅斯先鋒藝術運動的方向之一,不僅代表了俄羅斯國家層面的先進思想,站在全世界角度也是如此,它絕對經受了時間的考驗,成為今天俄羅斯視覺美學的標志。”
人們可以在這些幾何圖形上找到俄羅斯地圖對應的主要地區,幾何元素的采用使其擁有極其廣闊的應用可能,初步方案還展示了未來可能的一些廣告場景。
倫敦地鐵站:可以免費觀賞的當代藝術
對于藝術愛好者來說,倫敦的地下空間是個值得探索的好地方,這里有英國藝術家Mark Wallinger創作的“迷宮”,還有英國雕塑家Eduardo Paolozzi五彩斑斕的馬賽克拼貼畫……
前不久,法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Daniel Buren宣布他的首個大型永久性裝置作品正式在倫敦揭牌。鮮明的色塊和豎直條紋是其最具特色的視覺工具,新翻修的倫敦托特納姆宮地鐵站內,藝術家給地鐵站的多個出入口帶來了不同風格的藝術創作,要知道之前你只能在蓬皮杜中心、LV 基金會等場所看到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如今乘坐地鐵時就能免費觀賞。
熱點情報
內藏建筑模型的便簽紙
來自日本大阪一家建筑模型公司Triad Inc的創意,這套便簽紙主打的是將建筑模型藏在厚厚的便簽紙里,每從上面扯下一頁,都會在本體上露出預先設計好的一角來,而所有的這些角層疊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建筑模型……看著原本平淡無奇的便簽紙經過你的手逐步顯現出驚艷的造型,即便是見多識廣的你,心中也會涌現出一種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吧。而這組建筑模型便簽紙玩的就是這種調調,各種顏色的便簽紙讓最終的建筑物呈現出賞心悅目的美。
把煎蛋變成藝術
Michele Baldini是名美食藝術家。所謂美食藝術家,不光是品鑒美食,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用美食創造藝術。Baldini先生便是在每天早晨做煎蛋的時候,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到這不足一尺的圓形煎鍋中,讓平常之物變得千姿百態。
伴隨孩子長高的牛奶盒
來自設計師Aydln Algan的創意。這款長頸鹿牛奶包裝的屁股上有個凹進去的槽,剛好可以對接牛奶頂部蓋子部分的開口,于是任意兩個這樣的牛奶盒便可以連接起來不斷“長高”。包裝圖案被巧妙設計成一邊是長頸鹿的脖子,另一邊是長頸鹿的頭,這樣最終被連接起來的成品圖案仍舊是完整的——一只脖子無比長的長頸鹿。
用牛仔布打造的藍色花園
英國藝術家Ian Berry在紐約兒童藝術博物館搭建了一座秘密花園,葡萄藤從天花板垂掛在半空中,與向上生長的仙人掌、菊花、蘆薈等植物相接,蝴蝶飛舞其中,一只小野兔藏在草叢后。小小的一片空間看上去生機盎然,只不過所有的動植物都染上了一層靛藍色,湊近看,你還會發現它們都“長”著一道道粗斜紋,不用驚訝,整座花園都是用舊牛仔布制成的。
了解Ian Berry的人走入這座花園時都會會心一笑,他是一位對舊牛仔布癡迷的藝術家,這種為大眾所熟悉的布料是他在創作不同作品時使用的唯一材料。在打造這座秘密花園之前,他曾用舊牛仔布創作過人物肖像等一系列作品,還布置過一間自助洗衣房。當這些作品被拍成照片在電子顯示屏或紙張上出現時,總會有人質疑所有的細節均是靠牛仔布支撐起來的。為了打消人們的疑慮,Ian Berry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總會加上一行字:“你在我作品中所見到的一切均是丹寧,其他什么都沒有,沒有顏料,也沒有漂白或染色?!?/p>
不過,當人們有機會在可觸的距離內觀賞他的作品時,在二維平面中缺失的立體感與層次感將被重拾,這種特質鮮明、經久耐用的常見布料經無數次打磨后褪成不同的藍色,利用得當甚至能展現出金屬反光的冰冷感。而當房間與人物被包裹在藍色的氛圍中時,一切均染上了淡淡的憂傷氣息,以此來描繪城市生活孤獨的一面。
不過Ian Berry并不想在兒童藝術博物館的這座小花園中再現這種憂郁氣質,他想做的是喚起人們對自然的好奇與興趣,他發現當重現某一熟悉場景時,人們總會不屑一顧,不過當使用牛仔布這種常見又特殊的材料來構筑空間后,人們就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一切并重新珍視它們。他希望家長和孩子們能一起穿過這座花園,停下來仔細地觀察每一朵玫瑰花,等到日后再次穿過平日里熟悉的公園時,可以用同樣的態度仔細觀察自然之物,孩子們還可以從這座小花園中學到一條小知識,即牛仔布是用棉花制成的。Ian Berry還在一扇圓窗中放入了一束棉花,以幫助孩子們建立起棉花與牛仔布之間的聯系,而整座用牛仔布制成的花園也是對牛仔布“植物”屬性的一種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