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是因為有兩個秘書,我爸爸是我的工作秘書,什么削鉛筆、鋪畫紙、擠顏料之類的粗活全不用我動手,他還要收集各種比賽信息,開展社交公關;我媽媽是我的生活秘書,我一提筆畫畫,媽媽就會把吃的喝的都為我端來?!边@是一位在國際兒童繪畫比賽中多次獲獎的小畫家談到的“成功秘訣”。如今,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不會疊被子,初一的學生不會洗衣服,甚至有的孩子從未在家中擦過地、洗過碗。“勞動最光榮”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勞動意識淡薄,變得越來越懶了。
@柳棲士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有關孩子做家務的調查,結論是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同時愛做家務的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較低。勞動應該成為孩子生活中的“必需品”,一方面,孩子在勞動中除了需要四肢協調之外,還能培養仔細耐心、吃苦耐勞的良好品德,甚至需要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勞動;另一方面,孩子能夠在勞動中學會感恩、珍惜,也能促進孩子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郭艷 很多人把孩子不愛勞動歸結為是獨生子女造成的,其實并不盡然。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走路,逐漸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參與意識是很強的,見大人掃地,他會搶走你的笤帚非要自己掃;見大人洗碗,他會卷起袖子學著你的樣子動手干,如果在這時家長能夠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積極性,并對孩子進行具體的指導,告訴他怎么拿笤帚、怎樣洗碗,孩子會很高興去做,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因此,對孩子的勞動教育越早越好。
@楊子錚 培養孩子愛勞動主要是要求孩子對日常的勞動能夠天天堅持做到,即應該做的事情每天都要認真地去完成,同時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大人還要及時肯定孩子勞動的熱情,并做出恰當的評價和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愛勞動的愿望,所以當孩子勞動時或勞動后,我們要給予滿意的微笑和懇切的語言表揚鼓勵他們,讓他們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丁莉 在培養孩子勞動的同時,也要學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平日里存在一些浪費的現象,如吃不完的飯菜就倒掉、不愛玩的玩具就扔掉、無端損壞圖書等,家長可以利用參觀的形式讓孩子觀察成人勞動的過程,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一頓飯菜、一本圖書、一件衣服、一把椅子、一座大樓都是勞動的成果,從而使孩子懂得只有勞動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同時更加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他山之石』
德國:民法典規定勞動義務
《德國民法典》第1619條規定,子女必須承擔部分家務勞動,且屬于家教的一部分。原聯邦德國法律要求6至18歲子女必須參加相應的家務勞動:6至10歲子女幫助父母洗餐具,并到商店買東西;10至14歲子女給全家人擦鞋子,同時參加花園勞動;14至16歲子女擦洗汽車;16至18歲子女同父母一起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間大掃除。
美國:每個家庭都有孩子的家務清單
在美國,每個家庭幾乎都有孩子的家務清單:9至24個月的孩子自己扔尿布;2至3歲的孩子扔垃圾、整理玩具;3至4歲的孩子自己刷牙、澆花、喂寵物;4至5歲的孩子自己鋪床、擺餐具;5至6歲的孩子擦桌子、收拾房間;6至7歲的孩子洗碗、打掃房間;7至12歲的孩子做簡單的飯、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13歲以上的孩子換燈泡、擦玻璃、清理冰箱、做飯、修剪草地等。
西班牙:學校開設勞動課
西班牙國會于2014年4月29日通過了一項名為《青少年家務勞動法》的提案,希望改變西班牙青少年不做家務且貪玩、貪吃、貪喝等毛病。此外,各學校均開設洗衣、掃地等課程,有的還開設為母親、姥姥等長輩按摩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