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
摘 要:天然林保護工程是一項生態工程、社會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為了更好的維護生態平衡,確保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順利實施,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開展實踐與探索,以供參考。
關鍵詞:天然林;保護;工程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
天然林資源保護可謂是當代林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近10年前,生態環境問題越發嚴峻,盜伐、濫伐林木及破壞林地現象時有發生,這一時代發展形勢下,天然林的保護工程也備受國家關注,同時逐漸在全國各省啟動此工程,此項工作在落實上較為繁雜,同時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維護周期較長,肩負的任務也相對較多,若想確保天然林保護的效果,就要從全局性的角度入手,將天然林工作作為林地資源保護的要點,對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進行有機的融合,為當地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但在以往的發展模式之中,很多時候為了順應經濟發展的趨勢,并滿足農村用地等實際需要,以往曾經大范圍的出現毀林開荒破壞林木、林地現象,這就無疑會給天然林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诖耍瑸榱擞行У囊幈芨鞣N不利現象對天然林保護造成的影響,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進而優化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1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以來的主要成就
1.1生態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以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工程各項建設任務,按照“抓保護、促培育、求發展”的總體思路,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力度,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天保工程有序實施,成效顯著,目前公益林建設以全部完成預期目標。在公益林建設穩步推進的同時,實施嚴格的森林資源管護政策,盜砍、濫伐、亂牧、濫獵得到有效遏制,森林防火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以加強,森林植被持續恢復,生態環境趨于好轉。大量的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封山育林,尤其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中有效的森林資源管護措施的落實,森林覆蓋率大幅度提升,真正實現了森林生態功能的質的飛越。
1.2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來,森林的不良現象全面恢復增長,森林蓄積量大幅度增加,減少了水土流失面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的天然林防護功能進一步顯現。全面落實了人工林管護政策,使人工造林的保存率大大提高,有效鞏固了造林成果。
1.3林農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來,直接或者間接推動著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經濟收入穩步提高,廣大的林農在林業產業上的收入占比大幅度提升,實現了農民脫貧目標。林農經濟收入的增加引導農民徹底轉變生態觀念,農民造林的積極性和護林的自覺性提高了,林業生產前景更為廣闊。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讓更多的農民看到了希望,農民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造好林,管好林,經營好林。形成了愛林、護林、育林的良好社會風尚。
1.4全面完成了公益林的區劃界定
公益林事權等級的區劃界定事關公益林經營方向的確定,是森林分類經營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一期工程的實施,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對公益林進行了事權等級區劃界定。并兌現了公益林補償費。這項工作的完成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的護林積極性,既直接增加了林農的經濟收入,又改變了他們對森林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的認識,更加積極主動投身到天然林保護工程中,這是我們能更好完成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各項任務的群眾基礎。
2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2.1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啟動時,編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是按照十幾年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測算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類支付水平翻倍或者幾倍于編制的方案測算值,這樣就造成了林業產業工人工資水平不能正常增長,職工參與的各項保險費用增加幅度較大,形成了比較大的資金缺口,無法正常兌付應有支出,嚴重影響到工程的順利實施。
2.2科技支撐不夠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是一項森林生態功能修復的系統性工程,這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科技作為支撐,由于科技人員短缺,很多技術性工作自己無法順利完成。工程實施過程中難度增大,新科技推廣應用較少,工程措施科技含量較低,有些技術環節沒有開展科技創新研究,科技的示范引導不夠,只有一般性工作總結和經驗的積累,這不利于工程項目成果的最大化。
2.3森林的分類經營水平低
公益林的分類界定為森林的分類經營打下了堅實基礎,但由于天然次生林還是人工造林,其經濟效益低下,廣大的林農看重的是經濟效益,對森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認真較為模糊,加之總體上森林的撫育改造投入少,林分結構單一,森林的三大效益發揮有限,抗逆性也較差,直接影響到生態功能的有效提升。
2.4森林資源管護難度增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活動異?;钴S、人員流動隨之增加和道路的四通八達,給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的保護矛盾突出,人工林被破壞、國有林被蠶食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在林地的征占用方面采取的是占補平衡政策,但還是彌補不了資源的消耗和生態功能的減退。
3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幾點建議
3.1、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由于森林的經濟效益在森林的三大效益中占比較小,廣大的林農直接從森林產值中獲取的經濟收入有限。又因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后期投入不足,林業產業工人和森林資源管護人員工資較低,雖然成立了有關機構,實行了三位一體的管護體制,但有關業務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致使工程實施起來有較大的困難。為了確保工程順利實施,需加大資金投入,保證國有林場產業職工和集體林管護人員的工資正常增長,讓他們安心從事森林資源管護工作。
3.2開展生態建設和保護地方立法
生態的建設需要有地方立法來推進,無論是林業重點工程的建設還是森林資源的經營管理都應該有法可依,為了森林資源的絕對安全,地方配套立法不可缺失,無論是森林防火,還是有害生物的防治,林木林地資源管理更需要具有可操作的法律條文來規范。尤其是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前提下,林地的征占量非常大,沒有法律來規范和約束,國有林業用地和集體林地被蠶食的現象不可避免,所以需要加強地方人大立法,規范林政執法程序,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3.3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工程提供科技支撐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大形勢下,為了更好的做好天然林保護工程,提高工程建設管理的科技含量必不可少。要加強人才培養力度,配備先進的硬件設施,要及時組織科技人員對工程實施中的各種效益進行科學評估,對后續項目做好科學指導。要以科學的態度提出在新時期工程建設新的指導理念,加大工程建設任務,擴大工程建設規模和建設力度,策劃更好的資源管護辦法,統籌制定森林資源建設和管護并重原則,制定適合當地的森林經營管理政策措施,實現生態建設在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中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
3.4在森林資源經營中提高分類經營水平
在今后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措施落實上,要引入科學的森林經營管理理念,以公益林分類區劃界定為基礎,適時跟進森林的分類經營管理,徹底改變過去單一的造林模式,采取多樹種混交,多種林分結構搭配,提高林分的三大效益和抗逆性。要把引進新樹種和本地鄉土樹種相結合,最大限度的發揮森林的三大效益。啟動低質量林分改造提升工程,把森林的撫育改造和強力管護結合起來,為建設生態大縣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萍.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后續政策探討.學術交流.2016,(07).
[2]祁敏馬立國.試談如何做好天然林資源的保護工作.科技信息.2017,(16).
(作者單位: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溫泉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