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言
(一)研究的問題及背景
社會工作專業在我國是一個西方的舶來品,在我國大陸發展已有30多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東西部地區發展、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發生。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我國政府也在高度重視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明確提出到2020年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要達到145萬人的目標。社會工作教育是促進社會工作專業發揮在那和人才隊伍建設的核心基礎,20世紀80年代后期高校建立了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后改為社會工作專業),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全國高校中已有330多所高校設立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每年增設的社會工作專業高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不斷增多,但是畢業后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卻仍是較少,社會工作人才依然非常緊缺,特別是經濟比較落后的偏遠地區,是因為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很低嗎?本文以廣西xx大學的17級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設計調查問卷,讓學生填答問卷的方式,收集相關數據,并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對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專業認同感進行研究,希望能測量出目前社工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水平,并挖掘影響學生專業認同感的相關因素,提出相應的建議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二)文獻評論
王頂明認為“專業認同是學習者對所學專業的接受與認可,并愿意以積極的態度和主動的行為去探究,表現為學習者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諸多專業將某一專業視為自我同一的,而將其他專業視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為該專業杰出者的人一樣的反應”。[1]李志在其研究中將大學生專業認同劃為五個維度,分別是投入度、美譽度、喜好度、認知度和匹配度。[2]張冰認為“專業認同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態度:包括能夠接納和認可所學專業,并伴隨有相對積極正面的評價”。[3]彭勝華和康武認為“專業認同是影響大學生專業學習效果和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指高校學生是否愿意依據所學專業選擇職業,認同專業規范及相應的職業價值,并認為在學習工作中能夠展現自身價值”。[4]閉偉寧認為“專業認同是指社會和個人對某一專業的整體認可狀況以及由此形成的積極態度和情感,主要包括對該專業的專業倫理、知識體系、技能結構、相應職業及其正向社會功能的認可或肯定態度”。[5]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所謂專業認同基本是圍繞三個維度即,專業認知、專業呢情感、專業行動。那么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即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對專業的了解,以及在了解本專業的前提下對該專業產生積極、樂觀、認同的態度,并可以在畢業后對該專業有著實踐活動。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這項調查的樣本是根據方便抽樣的原則,在筆者所就讀學校抽取的一個社會工作專業的班級。具體的說,本次調查對象為廣西xx大學2017級社工專業全部的38名學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31人,區內30人,區外8人,18歲以下5人,18歲至20歲33人,來自城市18人,農村20人。
(二)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自填問卷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發放問卷總共38份,是通過一次課前5分鐘在班級給他們的班長統一發放,在放學后,由班長幫忙統一收回,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回收率。此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38份,回收3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從總的情況看,學生填答問卷是很認真的,問卷質量較高。筆者整理核實問卷后,進行編碼。調查問卷的數據主要采用社會統計軟件SPSS統計分析。本次調查也存在局限性:首先,調查人手不足,在選取調查對象上,存在方便抽樣的情況,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樣本的代表性。其次,由于調查者的水平有限,調查問卷的設計不夠專業和完善,這一定程度也影響了調查結果的信度和效度。
三、調查結果
(一)專業認識方面的基本情況分析
在關于學生“入學前是否聽說社會工作專業”的問題上,問卷結果顯示僅有2人,了解社會工作專業;有19人,聽說過社工但是不了解;完全沒有聽說過社工的有17人,占總數44.7%。可以看出不了解社工專業的人數占了總數的94.7%。從總體的數據分析看出,該班級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了解不多。從關于“您是如何進入本專業就讀”問題的結果可以表明,有8名學生是主動填報社會工作專業的,有10人是隨便選的專業,有20人被學校調劑的專業,占總數52.6%。從總體結果得到的信息是,主動填報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不到四分之一,說明他們對社會工作的了解程度不深。在關于“您對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價值觀是否贊同”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22人非常贊同,占總人數的57.9%;12人比較贊同,占總人數的31.6%,一般和非常不贊同的4人占總人數10.5%。
總的來說,關于38名學生的專業認知從他們對社工專業了解程度、社工專業入行方式以及對他們社工專業價值觀的看法幾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在就讀社會工作專業之前,聽說和了解社會工作,并且能主動報讀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很少,說明他們對于社會工作的了解缺乏,認知不足,但是在接觸和了解了社會工作專業之后,對于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倫理是接受并且認可的。
(二)專業情感基本情況分析
關于“就讀本專業對您的未來定位的影響”的問題上,調查結果顯示,有10人認為該專業的幫助很大;有25人認為幫助一般;僅3人認為沒有幫助,站總數7.9%。總體來看,該班級大多數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對未來定位發展是有幫助的,他們在這方面是認可這個專業的。關于“您家人朋友對您專業的滿意度”調查的結果顯示,比較滿意結果的有11人,一般滿意的有15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有12人,占總人數31.65%。從數據中得出,該班級學生的家長、朋友有一半數是支持他們就社工讀專業的。關于“入學后對專業教師的評價”的結果顯示,非常滿意的有19人;比較滿意的14人;認為一般的有5人,占總人數13.2%。數據表明,該班級對于專業教師的總體評價是非常不錯的。在關于“您對社工專業的就業前景是否看好”的問題上,有4人是非常看好,占總人數10.5%,比較看好的有21人,占總數55.3%;一般的有9人,不看好的僅有4人,占總人數10.5%。這一結果看起來學生對專業就業前景還是看好的。
數據上,總體表明,在關于該班級學生認為的專業對未來的幫助、家人、朋友的滿意度、他們對教師的評價和他們對就業前景的期待得出,38名學生在專業的情感上是比較認可的。
(三)專業行動的基本情況分析
關于“專業課您能認真聽課嗎”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1人非常認真,16人比較認真,合計占總人數的71%;一般的有11人,占總人數28.9%。在專業課程上課認真程度上,該班級多數學生是比較認真的。關于“您如何對待老師安排的作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積極主動完成的有22人,占總人數57.9%;不積極但是能按時完成的有13人,占總人數34.2%,僅有2人是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完成。說明該班級學生對待專業課程作業是負責的。關于“您課余時間會閱讀專業書籍嗎”的調查中,經常且有計劃的在課余時間閱讀專業書籍的僅有1人,偶然間有時間就會的有20人,老師要求才會的有12人,到考試才會的有5人,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有計劃能主動經常在課余時間看專業書籍的占2.6%。在關于畢業后是否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的問題上,僅有8人堅定的選擇這個行業并且有計劃去實施,僅占有總數的21.1%;有26人不清楚不確定自己是否要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有4人選擇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從事社會工作專業,從結果中得出,該班級學生對于未來從事社會工作專業是沒有信心沒有計劃的。
在關于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行動性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他們大學期間,他們愿意主動學習,并且認真聽課,努力完成作業,對該行業的發展也有期待,但是在實際需要選擇是否要從事社會工作行業時,他們就表現出猶豫和不確定。
四、結論與討論
根據數據表明家庭、朋友的支持、學校教學質量、專業的價值觀、專業影響力、專業前景等都會影響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認同感。廣西屬于西部落后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較晚,推動力度較小,社會工作的宣傳還未到位,而且學生在維持專業行動力方面比較欠缺,在擇業的時候多數學生因為社會工作者的薪資待遇普遍偏低,放棄從事社會工作專業。
(一)提高專業認知
社會工作是一門新興專業業,宣傳力度不夠,很多學生在就讀之前并未了解到社會工作專業。在促進社會工作發展,提高本專業學生對社會工作專業的認可;無論是宏觀的從國家層面,加強社會工作宣傳片的播放,還是社會工作者的表彰,或者是制度的確立;還是微觀層面學校、社工機構,都需要不斷加強社會工作專業的宣傳力度,促進更多的人認識、了解社會工作。
(二)強化專業情感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是影響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家長支持并認可學生所選的專業,學生也能比較認可自己的專業,反之,家長不看好不支持學生就讀社工專業,學生也會對該專業產生厭惡感。學校教師對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也非常大,教師上課的形式方法會影響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所以在加深學生對專業的情感認可,學生應該經常加強自身與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學生應主動向家長匯報自身專業學習情況、專業發展的重要文件和政策。除此之外,學校也應做好向學生家長的專業宣傳工作。
(三)維持專業行動力
在專業行動中,學生即使是能在大學期間認真、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但是在畢業后的擇業問題上,在選擇是否從事社會工作專業的時候出現猶豫不決的情況。說明他們即使是對專業的認知足夠深,對專業的情感足夠牢固,但是在現實面前,還是必須得慎重考慮。慎重考慮的原因也許就是當前社會工作發展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社會普及力度低,社會工作者專業身份在普通大眾面前就還是“社區居委大媽”“志愿者,義工”,這樣的身份不認可,會讓專業社工失去專業信心。另外一方面,是社會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相對于其他本科的專業比較低,雖然國家層面出臺了一些激勵社會工作者的福利政策,但是落實到社工機構方面,關于社會工作者的福利水平,因為各種原因并不是那么容易落實。
參考文獻
[1]王頂明,劉永存.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34):181
[2]李志.當代大學生專業認同度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校探索,2011(2):131-136
[3]張冰.社會工作專業的專業認同研究——以M校為例 [J].學理論,2012(20):215-216
[4]彭勝華,康武.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調查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2(8):59-61
[5]閉偉寧,劉蕃,劉惠婷.淺談社會工作本科學生專業認同感問題[J].廣西教育2013(7):105-107
作者簡介
范建春(1993.4~),女,漢族,廣西蒙山人,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區社會工作。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