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成月 田坤發 徐一鑫 姜 山
(1阜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安徽阜南 236300;2阜南縣植保植檢站,安徽阜南 236300;3阜南縣種子管理站,安徽阜南 236300)
阜南縣地處黃淮平原最南端,淮河中游北岸,縣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具有明顯的過渡帶氣候特征,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境內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985.2mm;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年平均溫度15.4℃左右,年平均無霜期222d左右。土壤類型主要有沙姜黑土、潮土、棕壤土3個土類,8個土屬,29個土種,其中沙姜黑土面積占46%,十分適合小麥生產,小麥年種植面積穩定在8萬hm2左右。但是,阜南縣農民在小麥栽培上普遍存在施肥方式不科學、肥料配方不合理、施肥量偏大等問題,為探索適合阜南縣小麥生產更科學的施肥方式、更合理的肥料配方、更經濟有效的施肥量,筆者結合阜南縣小麥生產實際,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進行了小麥科學減量施肥田間小區試驗。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用地 試驗選擇在阜南縣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沙姜黑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為玉米,產量9000kg/hm2左右。
1.1.2 試驗用肥 安徽恒基肥業有限公司(阜南)生產的氮磷鉀比例24-10-11的小麥專用配方肥、15-15-15氮磷鉀等量三元復合肥、普通尿素、安徽文勝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文勝-精品鋅肥。
1.1.3 試驗品種 弱筋小麥寧麥24。
1.2 試驗設計 試驗區前茬玉米秸稈全量粉碎還田,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對照,阜南縣大部分農戶的習慣用肥種類和施肥方法,俗稱“一炮轟”施肥法):于小麥播種前先每hm2板茬撒施15-15-15氮磷鉀等量三元復合肥750kg加尿素225kg,旋耕的同時進行播種,以后不再追肥;處理2:小麥播種前,每hm2板茬撒施安徽恒基肥業有限公司(阜南)生產的氮磷鉀比例24-10-11的小麥專用配方肥675kg、安徽文勝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品鋅肥15kg,旋耕的同時進行播種;處理3:小麥播種時,每hm2種肥同播安徽恒基肥業有限公司(阜南)生產的氮磷鉀比例24-10-11的小麥專用配方肥600kg、安徽文勝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品鋅肥15kg;處理4:小麥播種時每hm2種肥同播安徽恒基肥業有限公司(阜南)生產的氮磷鉀比例24-10-11的小麥專用配方肥525kg、安徽文勝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品鋅肥15kg。每處理小區面積均為200m2(長50m×寬4m),均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處理小區之間均設1m寬的隔離操作帶,試驗區四周均設3m寬保護行。
1.3 試驗管理
1.3.1 小麥播種 各處理均于2017年11月8日,用行距25cm寬幅式播種機播種,播種量225kg/hm2。
1.3.2 田間管理措施 各處理均于2017年12月6日澆越冬水1次;2018年2月21日化學除草1次;處理2、處理3和處理4均于2018年3月15日趁雨追施尿素112.5kg/hm2,其它田間管理措施與農民常規麥田相同。2018年5月27日,各處理小麥均充分成熟,分小區5點取樣,進行室內考種。
2.1 不同處理小麥生育時期變化情況 由表1可知,各處理小麥在返青期之前,生育進度基本一致;到了拔節期,基肥中氮肥施用量較大的處理1小麥生育期較其它處理推遲1d,但到孕穗期又基本達到一致,到抽穗灌漿期反而較其他處理提前了1d左右,成熟期較其他處理提前了2d左右。這種變化與基肥中的氮肥施用量和中后期是否追施氮肥有直接關系,即基肥中的氮肥用量大,小麥前中期生育進程會相應減慢,而中后期追施氮肥,會相應延長小麥的生育期。

表1 不同處理小麥生育時期記載統計(月/日)
2.2 不同處理小麥主要生育指標和產量表現 由表2可知,各處理的單位面積基本苗差異不大。但是,處理1由于基肥總量和基肥中氮肥數量大,該處理小麥進入越冬期后,特別是翌年2月下旬分蘗末期,單位面積莖蘗總數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不過,處理1由于采用“一炮轟”施肥法,前期底肥足,小麥苗期生長旺,中后期不追肥,造成小麥脫肥早衰,底肥又沒有增施精品鋅肥,造成成穗率顯著降低,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等主要產量指標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其它處理,產量表現也不好。表現最好的為處理3,單位面積穗數、成穗率、穗粒數、千粒重和最終產量均高于其他處理,這可能是由于處理3底肥氮磷鉀配比更合理、施肥方式更科學(種肥同播,肥料相對集中,且基追結合),從而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處理2雖然底肥和追肥品種與處理3完全相同,且總量較處理3還大,但其施肥方式為先板茬撒施基肥再旋耕播種,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一部分底肥被拋灑在土壤表層,且肥料相對不夠集中,降低了利用率,因此產量三要素和最終產量反而略低于處理3。至于處理4產量最低,究其原因應該是施肥的絕對總量過低,使單位面積穗數偏少所致。綜合判定,改進施肥技術,優化肥料配方,在合理范圍內將施肥總量減少15~25個百分點,可以確保小麥不減產,甚至略有增產。

表2 不同處理小麥主要產量指標和產量統計
2.3 不同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3可知,在科學配方施肥,改進施肥技術的前提下,在合理范圍內將施肥總量減少15~25個百分點,可以確保小麥不減產,甚至略有增產,而且能夠明顯提高單位面積凈利潤和投入產出比。

表3 不同處理經濟效益和投入產出統計
小麥施肥方式以選擇氮磷鉀配比合理的小麥專用配方肥、基肥種肥同播、基肥與追肥結合效果最好。在科學配方施肥,改進施肥技術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降低施肥總量,可以確保小麥不減產,甚至略有增產。小麥科學減量施肥,能夠明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單位面積凈利潤和投入產出比。從生態學和提高農產品品質角度分析,科學減量施肥,必然會減輕環境污染,提高農產品品質,維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在小麥栽培中,通過改進施肥方式和施肥技術,實施科學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將施肥總量降低10~2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