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晨萌 嚴學敏 閆妮 姚慧芳 王彤(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將面臨著社會、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壓力,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將是承受各種壓力的重要基礎。大學階段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不僅是一個民族生命力旺盛、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2002年8月,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2002]12號文件,要求“2003年新學年開始,所有高等院校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于2014年開始實施新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此過程中,大學生不能正確理解體育健康測試的意義、體育健康測試監測結果缺乏有效的反饋途徑、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宣傳教育工作滯后等問題不斷涌現。此外,多項研究表明,大學生身體素質呈現整體下降的趨勢,對大學生體育健康測試的意義認識不夠,相當一部分同學存在著厭煩、焦慮甚至恐懼的心理,部分同學在測試前一到兩周的時間進行突擊訓練,對體育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普遍偏低。覃立嵩等通過對江蘇大學大學生體育健康測試的研究發現,11.35%學生幾乎不參與或偶爾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在一周的時間中,參加3次或者更多次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僅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性別分組,進行體育鍛煉頻率的差異性分析,研究發現男生的體育鍛煉習慣要明顯好于女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每次單次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持續時間不足半小時,過半的大學生持續時間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單次體育鍛煉的時間達到一小時以上的學生不足四分之一。李建輝等通過高校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現狀分析發現,阿壩師專98.46%的學生不了解《標準》的測試內容、指標、方法,97.08%的學生對檢測程序、測試儀器的概念模糊,學生體質狀況十分堪憂。醫學生作為國家未來醫療衛生隊伍的主力軍,醫學生的身體素質關系到我國未來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醫療衛生的服務水平,關系到每個公民的身心健康,然而,由于醫學生學習任務極其繁重,能夠用來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太少,醫學生的體育健康素質呈現整體下滑趨勢,情況不容樂觀。通過對醫學生體育健康測試的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全面了解醫學生對體育健康測試及體育運動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體育健康測試和參加體育鍛煉的態度、以及在體育鍛煉和體育健康測試方面行為上的變化。本研究將有助于提高醫學生體育健康測試及相關體育運動的理論水平,改善醫學生對體育鍛煉及體育健康測試的態度,有助于促進醫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整體提高醫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參加各項體育運動在高等醫學院校蔚然成風。
山西醫科大學2014級、2015級、2016級的972名本科在校學生,涉及6個專業,其中包括預防醫學、生物制藥和公共事業管理3個非臨床專業464名;臨床一系、麻醉和口腔醫學三個臨床專業508名。參與調查的同學整體情況如下表。

表1 調查學生性別、年級分布情況
整合相關文獻和各方意見及建議,編制《醫學生體育健康測試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調查問卷》,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性別、年級、專業等;體育健康測試的理論知識:如測試的及格線,優秀線,各項測試的規則和標準;體育健康測試的態度:對體育健康測試的認識及重視程度;體育健康測試的行為:體育測試前有無積極準備,平時是否參加體育運動,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參加體育斷糧的強度;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相關意見和建議。
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按照年級分層(2014級、2015級、2016級),再按照臨床專業和非臨床專業分為兩層,每層分別隨機抽取2個班級,對于抽中的班級的所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1000份,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信、效度檢驗后,合格問卷972份。
對體育健康測試水平、參加體育鍛煉情況、體育健康測試理論水平、體育健康測試重視程度等方面進行描述性分析,采用 檢驗分析進行組間比較。所有的統計檢驗均為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以上分析均通過SPSS18.0軟件完成。
大學生健康體育測試分為體重指數、肺活量、50米跑、800米(女)/1000米(男)耐力跑、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及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共七項標準項目,不同的項目反映不同的身體機能。本研究醫學生對健康體育測試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結果顯示,只有0.90%的學生對此不清楚測試項目有哪些,30%的學生不知道800米(女)/1000米(男)耐力跑的要領。大學生里知道并了解《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理論及內容人數僅僅只有138人,占總數的14.20%,所占比例較低。
對體育健康測試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在測試來臨前女生比男生更焦慮(x2=15.002,P<0.001);高年級比低年級更重視體育健康測試(x2=12.571,P<0.05);臨床專業比非臨床專業更在意自己的體育測試成績(x2=18.054,P<0.05)。有47.53%的同學認為體育測試成績不及格影響畢業這一政策不合理,36.78%的學生希望取消大學生體育健康測試。39.33%的學生不重視自己的體育測試成績,并認為只要及格就好。
不同性別日常鍛煉的情況不同,可以看出男生比女生的頻次和鍛煉時間總體高于女生。如下表。

表2 不同性別學生鍛煉頻次

表3 不同性別學生鍛煉時間
高年級的鍛煉頻次和鍛煉時長高于低年級,并且2014級學生因為體育健康測試而養成日常鍛煉的學生有僅34人。當自己出現一項測試不合格時,有23.15%的人會在平時的鍛煉中加強訓練,41.37%的人認為只要總體成績及格就好。只有12.55%的學生會積極報名參加學校運動會。
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各種電子產品的使用,很多學生喜歡上網、玩游戲、玩手機等,很少去室外參加體育鍛煉,缺乏體育健康的意識,身體素質普遍比較差。學生沉迷于網絡的現象比較多,容易消耗過多精力,影響精神健康。學生在大學期間是強身健體的重要時期,忽視體育運動,不利于學習和工作。很多學生主動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不高,缺乏終身體育的意識,大部分參加體育活動只是為了應付課程,沒有明確的體育目的。
學生的生理發展已經成熟,但是心理上往往不一定成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因素、生理因素等,學生心理容易出現失衡,心理不健康的問題。新入學的學生對環境不適應,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即將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方面遇到難題,也會出現心理失衡的問題。大學生活里的人際關系問題等,都會使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學生無法及時調整心態,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展。
學生們除了不重視體育鍛煉,往往也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如今熬夜成為學生的普遍現象,沒有合理安排睡眠時間,不僅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學生的學習。很多學生飲食不均衡,飲食結構不合理,出現營養問題,加上沒有體育健康的意識,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健康意識。大學體育課程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條件,對學生進行體育價值觀、體育興趣的培養,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要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使學生改變對互聯網、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學生雖然沒有精通的體育項目,但是一般有感興趣的項目,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選擇正確的鍛煉方法。同時,大學體育教育要重視對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學生進行基本的健康知識普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不僅使學生對自身的身體健康重視程度和認知態度有了提高,而且轉變了學生上體育課的態度,也培養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最終端正了學生對體質測試的態度和認識;同時,教師通過課改養成嚴謹的體育工作態度,使個人科研能力和職業素養也同步提升,能更好投身于學校每年開展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當中。
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以及體育運動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的體育運動行為。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等。學校要積極開展一系列的體育競賽活動,或者班級集體的體育競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在體育鍛煉中,要注意鍛煉的方式,避免用力過度,對身體造成損傷。學校、各系部需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學校相關媒介,通過教師、班主任的正確引導來提升學生體質側試的重視。只有學生自身改變對體質側試的態度和理解,促使學生樹立健身意識和積極鍛煉的習慣,才能確保體質測試工作更好開展。
學生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要及時消除不良的心理問題,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緩解心理壓力,同時更好地與師生交往。學生要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重視體育鍛煉,正確認識自我,積極學習新的知識,融入集體生活。要意識到體育健康意識和體育運動行為的重要性,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理念,要及時表達和發泄負面情緒,積極進入人際交往中,與同學保持良好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學校要重視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學生的體育課程。大學體育課程應該以健康教育為中心,將終身體育作為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閻。學生的體育課程設置要豐富多彩,包括一些新興的項目、體育欣賞課、體育健康實踐課、保健課等,也可以開設體育俱樂部,培養學生學習體育、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學校要增加資金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身房、球類專業館等。同時,在體質側試的過程中,學校及體質側試工作人員只有確保體側工作各個環節的規范性,才能確保體質側試的數據更誰確,讓學生的體質側試成績更有保障。學校方面應做到側試場的封閉性和統一性,讓場地保持干凈、平整、敞亮的狀態;確保器材統一、精確,并在側試前和側試過程中檢查校對、正確使用器材,注意器材的更新換代時間,避免器材老化對體測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另外,體質側試老師應根據體側項目的要求正確使用器材,在整個側試過程中,嚴格監督和把關,確保測試的規范性。
醫學生在參加體育體育鍛煉的動機是科學健康的,都是以愛好興趣、健身需要、豐富業余生活為目的??傊?,培養醫學生體育健康意識和體育運動行為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促進醫學生未來的發展,在國家建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良好生活的基礎,大學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才能促進自身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