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科
【摘 要】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監測系統不僅關系著水利工程的運行質量以及水平,而且對于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也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論文將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及成果分析作為研究內容,并以遵義中橋水庫工程作為具體案例,旨在為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研究提出幾點參考性建議,并為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進步提供積極的促進作用。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not only relates to the operation quality and level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ut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Zhongqiao reservoir project of Zunyi and its result analysis as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takes the Zhongqiao reservoir project of Zunyi as the concrete ca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Zhongqiao reservoir project of Zunyi, and provide a positive promotion for the progress of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關鍵詞】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成果分析
【Keywords】 Zhongqiao Reservoir Project of Zunyi;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resul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TV69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6-0187-03
1 引言
水利工程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防止洪澇災害具有較好的效果。而水利工程建設本身的安全監測系統將有效地對水利工程的運行質量以及運行情況進行控制與保障,并對水利工程本身的積極作用進行維護。故而本文以遵義中橋水庫工程作為具體案例,對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及成果進行詳細分析。
2 工程概況
遵義市中橋水庫工程位于貴州省遵義市中心城區東北面,壩址位于湘江左岸支流仁江下游新田灣河段內,兩岸為基本對稱的“V”型斜向河谷結構,正常蓄水位812.00m時谷口寬高比為3.1~3.3。壩址由上至下出露地層為奧陶系下統湄潭組(O1m)至二疊系下統棲霞組(P1q)及第四系(Q)地層,其中缺失志留系及奧陶系上統地層。巖層整體傾下游偏左岸。受f1斷裂影響,兩岸巖層分布不對稱。巖層產狀變化較大,左岸產狀N10°~25°E/SE∠25°~60°,右岸產狀N5°~15°E/SE∠25°~40°,河床附近產狀變化較大。工程由水庫樞紐工程和輸水系統工程組成。水庫樞紐主要包括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岸邊溢洪道、取水隧洞及放空兼沖沙隧洞等建筑物。供水系統由引水渠、泵站、上水管、上水池及輸水管等組成[1]。
3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
在對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進行研究與分析時,本文主要從壩體表面變形監測、大壩內部沉降、內部水平位移監測、面板周邊縫及豎直縫觀測三方面進行。
3.1 壩體表面變形監測
在對壩體表面變形進行監測時,本文分為水平位移監測以及垂直位移監測進行。在水平位移監測點布置的過程中,在大壩表面布設4條視準線以觀測壩體表面水平向位移情況,分別位于面板頂部813.0m高程(LD1~LD5)、壩頂下游側816.0m高程(LD6~LD10)、下游壩坡800.0m高程(1#觀測房TP1)、下游壩坡784.5m高程馬道(LD11、2#觀測房TP2、LD12)。測點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中三等測量精度要求進行觀測。詳情見表1。
垂直位移采用精密水準法進行觀測,在大壩右岸距壩址左岸下游約1.5km處,埋設一組由三點組成的水準基點組,基點埋設于巖石或土中,作為壩頂水準觀測的起測工作點。垂直位移基準網觀測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中的二等精度要求執行。在壩頂下游側816.0m高程埋設1條水準測線(S1~S5),用于觀測壩頂沉降情況[2]。各點的觀測按《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中二等測量精度要求執行。詳情見表2。
3.2 大壩內部沉降、水平位移監測
在對壩體內部變形進行監測時,本文分為沉降位移監測以及水平位移監測進行。在沉降位移監測中,大壩橫0+084.9斷面784.50、800.00m高程,縱樁號0+038.30、0+059.00、0+077.40、0+095.30斷面共埋設了7套沉降儀,其中784.50m高程4套、800.00m高程3套,用于觀測壩體內部沉降情況。詳情見表3。
在水平位移檢測中,大壩橫0+084.9斷面784.50m、800.00m高程,縱樁號0+038.30、0+059.00、0+077.40、0+095.30斷面共埋設了5套水平位移計,其中784.50m高程3套、800.00m高程2套,觀測壩體內部水平位移情況。詳情見表4。3.3 面板周邊豎及直縫觀測
在對壩體面板周邊縫及豎直縫進行監測時,本文分為周邊縫以及豎直縫進行觀測。在周邊縫觀測中,采用埋設三向測縫計的方式進行觀測,分別在右岸趾板761.0m、791.5m高程,左岸趾板的784.5m、801.5m高程,以及河床水平趾板760.5m高程中部各安裝1套三向或兩向測縫計,共5套。詳情見表5。
豎直縫觀測實施中,在大壩面板壩橫0+51.58、0+87.58、0+111.58三條豎縫的縱0+25.84、0+037.45、0+055.25、0+072.40處各安裝了1支測縫計,共埋設了12支,用于觀測面板豎直縫隙變化情況。詳情見表6。
4 觀測成果
4.1 壩體表面變形
經過對壩體表面變形觀測數據進行研究后得出,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壩體頂部測點基本表現為下沉趨勢,最大沉降量出現在壩體中部并向兩端遞減,累計沉降量較小,與同類壩型相比變化規律基本一致,壩體垂直向變形正常的結論2。同時,壩體各高程測點總體上表現為向下游方向位移,變形較連續無突變現象,變形速率成遞減現象,面板堆石壩水平位移變形一般規律,工作性態正常[3]。
4.2 壩體內部變形
經過對壩體內部變形進行實測后得出,壩體內部累計最大沉降量在9.1~33.7cm之間,年累計沉降量在-0.8~0.9cm之間,本年累計沉降量占壩體總沉降量的3.2%~15.7%,符合堆石壩沉降變形規律的結論。最大沉降量發生在壩軸線處并向兩端遞減;壩體沉降量及變化量均較小,壩體沉降變形基本正常。受庫水壓力影響,壩體內各測點基本表現為向下游方向位移。實測位移量及變化量均不大,變化過程平緩,變化速率成遞減狀態,符合堆石壩一般變形規律,水平位移變化無異常。
4.3 2面板周邊縫與豎直縫
經過對壩體面板周邊縫觀測數據進行研究后得出該工程蓄水后主要表現為右岸趾板變形較左岸趾板段大。右岸面板總體上表現為沉降、張開、剪切向下游方向位移,實測最大沉降、開度、剪切位移量分別為15.7mm、6.7mm、6.6mm,但本年度相應變化量僅為2.2mm、-1.9mm、0.4mm,變化量較小,累計變形在止水銅片允許變形范圍之內,面板周邊縫工作性態正常3。經過對壩體面板豎直縫進行詳細的數據研究后得出,該工程蓄水后,實測面板豎直縫呈閉合趨勢,開度及變化量均較小,大壩面板豎直縫變形正常的結論。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工程概況進行簡單的概述,進而分別從壩體外部變形監測、大壩內部沉降、水平位移監測以及面板周邊豎直縫觀測三方面對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并分別從壩體表面變形、壩體內部變形、面板周邊縫三方面對觀測具體結果進行詳細的研究與闡述。希望本文能夠為遵義中橋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研究提出幾點可行性建議,并為水庫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的運行提供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萬順,李秀文,陳卓.旁多水利樞紐變形監測項目布置及監測數據分析[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8,15(01):148-149.
【2】劉浩,鄭曉紅.洪屏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安全監測設計及蓄水初期監測成果分析[J].大壩與安全,2017,18(05):26-34.
【3】韓榮榮,鄭曉紅.仙居抽蓄電站上水庫面板堆石壩安全監測設計及蓄水期成果分析[J].大壩與安全,2016,18(0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