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經》郭師緒
中國經濟2018上半年“成績單”揭曉,從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分別來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78.5%,資本形成總額為31.4%,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為-9.9%。
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609元,同比名義增長8.8%,比一季度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加快1.3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相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14.2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消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表明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
“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有所放緩,這可能讓部分人士對消費增長有所擔心。事實上,我國消費依然保持了比較好的增長態勢。”毛盛勇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從價格看,上半年CPI溫和上漲,在整個消費品市場供給非常充裕的背景下,價格還能保持溫和上漲,說明需求在持續擴張,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從服務業企業來看,1-5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1%、17.5%和15.4%,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2.4、5.0和4.5個百分點。1-5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8.4%。10個服務業行業門類全部實現盈利;5個行業門類營業利潤同比增加,且利潤增速都達到兩位數以上。
綜合來看,消費依然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態勢。從新需求、新消費來看,服務消費在加快增長,旅游、健康、養老、教育、文化增長比較快。
央視財經評論員劉戈指出,上半年,文娛體育消費表現非常亮眼,全國馬拉松比賽現在一年得舉行1000多場,百姓的文娛體育消費是中國消費的一個亮點。
近年來,中國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一方面表現為實物消費里升級類商品增長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服務消費保持比較快的增長。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體育、健康、旅游等服務消費勢頭強勁,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支出增長39.3%,醫療服務支出增長24.6%,旅館住宿支出增長37.8%,交通費支出增長22.8%。追求舒適生活的享受型服務消費需求旺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洲表示,上半年服務型消費增長是非常快的,除了體育消費,還有文化消費,現在的電影票房是文化商品的一種,還有很多的演出劇院,增長也是非常快的。現在的消費分層也很明顯,品質消費進一步到來。我們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后,消費場景分分鐘在網上就可以消費,這種場景的變化,新零售、新業態出現,也大大推進了新消費產品和消費方式的變化。

從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和化妝品類同比分別增長10.6%、10.6%和14.2%等數據來看,也反映了中國消費需求的旺盛。
專家認為,現在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78.5%,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因此,下一步消費可能更多要從量向質的方向去轉變,也就是說讓各個行業服務水平,包括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能夠有從量到質的提升。
任興洲則表示,餐飲業產業規模增長在我們國家是非常突出的,前兩年才突破3萬億元,今年已經接近4萬億元,這一塊是巨大的增長點,而且餐飲整個產業鏈還很長,從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再到運輸物流、加工零售,再到外賣整個一條產業鏈發展起來,再加上很多中央廚房的發展,所以這個巨大的產業鏈帶動了消費的增長,也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此外,據媒體報道,為進一步提升消費動力,不少部門在醞釀或已出臺擴大消費升級的政策措施。5月1日起,取消了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項藥品進口關稅;7月1日起,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包括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同日,中國進一步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包括服裝鞋帽、家具百貨、文體用品、家用電器……2018年11月,中國還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隨著擴大進口措施的不斷實施,將促進整個消費市場的活躍。
專家表示,已經或計劃采取一系列促進消費的政策,如降低一些行業的增值稅以及對個人所得稅進行改革等,這些舉措將產生積極效果。
“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停下來,這是發展的大勢。”毛盛勇指出,居民收入較快增長、消費升級步伐加快等因素,將支撐下半年消費延續平穩較快增長態勢。
總之,從整體比重來看,未來消費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仍有較大增長空間。任興洲認為,未來消費在整個經濟增長的發展中,仍然會發揮主引擎的作用,但同時還會和投資進出口那兩駕馬車一起,三駕馬車協同拉動經濟增長。消費這駕馬車再升級,最關鍵的是三大因素,第一激發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第二個讓老百姓的收入穩定增長可支付,有支付能力;第三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上,有老百姓需要的產品、合適優質的服務。未來消費會繼續成為主引擎,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會進一步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