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王麗
浩浩蕩蕩近700公里,縱貫。
綿綿延延近5.6萬平方公里,流淌。
這是錢塘江留在紙面上的數據,她是一部流動的遺產,也是一段活著的歷史。從遠古奔流到現代,錢塘江孜孜不倦地講述著的其實是一個滴水成江、匯流成海的故事。
而我們對于這條母親河的內涵討論,亦同樣起于一滴水——
如果讓你為錢塘江寫一個劇本,你的腦子里最先浮現的是怎樣的畫面?
這是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堅提出的設問句。而他本人的回答帶著我們的思緒來到錢江源頭開化:在那里,山林綠葉上的幾滴朝露逐漸相擁,從樹葉上滑落,在青苔上翻滾,與淅淅瀝瀝的水珠匯集,流入小溪、淌入山澗,千回萬轉,最后形成翻江倒海的錢江潮涌。“從一滴水珠到萬馬奔騰的錢江潮,就是我們的母親河包容萬象凝聚而成的力量。仿佛也是我們走向中國夢的一個過程。”
以想象入畫,錢塘江的文化概念,從漫漶走向清晰。
錢塘江之于浙江,是一代代的情感歸宿,更是一輩輩的夢想載體。錢塘江的拓展史就是一部浙江的發展史。但關于其文化內核,似乎至今未有過系統的梳理剖解。它奔騰不息,將自己在文化歷史中拉成了一個長長的省略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前,浙江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已位居全國各省(區、市)第4位。根據《浙江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全省文化產業的總產出將比現在翻一番,達到1.6萬億元。但浙江并不滿足。浙江需要加速的載體,杭州需要發展的抓手。
載體與抓手在哪里?胡堅認為,錢塘江文化,無疑是一個優選答案。
“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流經浙江47%的省域面積。如果以科學的眼光看,它是流量、灌溉、堤岸、河壩。如果用文化的眼光來看,它就變成一種歷史、一種情懷、一種精神、一種價值觀。”
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是現在胡堅介紹自己時放在第一的身份歸屬。他用手比劃了一個杠桿撬動的動作,在他看來,錢塘江文化正是這樣一個無形的支點。胡堅說,“我們研究錢塘江文化的重點,在于助推浙江文化產業的發展。浙江經濟轉型一靠科技,二靠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滿足這一需求,文化就是最重要的抓手。”化繁為簡,挖掘錢塘江文化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讓文化創造無限經濟價值,用文化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強調:“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和對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工作力度。”
那么,在龐雜和繁華的錢塘江文化史中,我們該如何找到它的關鍵詞?胡堅的答案是——12個字,勇立潮頭、大氣開放、互通共榮。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也是千百年來錢塘江形象的最佳寫照——
2017年GDP超過五萬億元,連續22年居全國第四;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17年和33年居各省區第一……這是臨江而居的浙江“弄潮兒”以勇于開拓創新的時代氣質,詮釋的“勇立潮頭”。
杭州未來科技城里,人工智能小鎮正式啟動;2017年12月9日,首個“中國網絡作家村”落戶杭州;7年前,吳菊萍高舉雙手,托起了墜樓的兩歲孩子,亦托起了浙人的“最美”現象……這是兼容并蓄的錢塘人,在“文化浙江”征程中詮釋的“大氣開放、互通共榮”。
胡堅認為,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精神則是文化的核心能量。在新時代,錢塘江文化賦予了浙江人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和價值。
去年的錢塘江文化節,作為首屆文化大使的蓮花落演員翁仁康曾和胡堅講過一段關于錢塘江的故事:“在我的爺爺年代,錢塘江是條災難之江,經常沖毀堤岸,淹掉農田。我父親這一輩,錢塘江是條征服之江,父親這一輩做的,就是圍墾,圍江造田。到了我這一代,錢塘江成了我的幸福之江。”
胡堅說,這段話讓他特別有感觸。近五年來,以錢江新城為代表的錢塘江流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中國樣板、浙江實踐、杭州經驗”的標志性地區,杭州也從“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江時代”,從“跨江發展”到“擁江發展”。“跨江發展,其實是把江作為了一個要逾越的屏障。而擁江發展,卻是擁抱母親河。”胡堅說,從跨到擁,一字之差,體現的卻是整體發展思路的轉變。
胡堅說,推動錢塘江流域文化產業的發展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他的設想里,錢塘江流域的文化產業可以涵蓋文化產業里9個大類147個小類的所有的產業,由欠發達區域到發達區域,由農村到城市,都應該深刻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質和產業特點。“比如,錢塘江流域是浙江省古村落最多的地方,我們的民宿應與古村落保護、與當地生活狀態的保護相結合,在留住鄉愁的同時拓展文化產業……”
胡堅的筆記本里寫著許多關于錢塘江未來的設想,比如錢塘江文化產業園、比如文化創意實驗室……如何讓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找到傳統文化的根與魂?如何將錢塘江文化精髓和靈魂融入浙江發展的頂層設計?錢塘江文化的概念日漸清晰,但隨之而來的問號卻更加深邃與難解。
胡堅的視線移向地圖上綿延奔騰的錢塘江,目光堅定。在他看來,探索“錢塘江文化”,既是尋根之旅,現實之地,更是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