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鋒
“復興號的Wi-Fi如何連接?”“怎樣在旅途中叫外賣?”“打折火車票該怎么買?”2018年春運,很多人討論的熱點不再是“買票難”,而逐漸分散為諸多關乎自己出行體驗的細節。這個變化看似悄然,背后卻是時代前行的大踏步。
之所以有大踏步,是因為高鐵發展跑出了“加速度”。免費Wi-Fi、舒適座椅、更快時速……2017年才加入中國列車方陣的“復興號”,2018年春運就已成為很多旅客的首選出行工具。站在春運的時光軸往前看:從“綠皮車”,到“紅皮空調車”,再到如今時速最高達400公里的“復興號”……在中國列車跑出“加速度”的情況下,春運也跨入了新時代。
在春運中發現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正印證著“美好生活需要”。春運,是交通領域里最為重要的一次大考,它覆蓋了絕大多數的中國家庭。如何觀察春運的“變”?在2018年春運之“變”里,既有新線路,也有新科技,更有新政策——2018年春運,有三千多公里新建高鐵投入到“出行大潮”。西成高鐵、蘭渝鐵路和渝貴高鐵等新線路,都是首次服務春運。2017年就被鐵路部門陸續推出的刷臉進站技術、中轉旅客“接續換乘”、動車組列車“自主選座”、購買火車票微信支付、“鐵路暢行”常旅客會員服務、個別增開列車回程優惠等一系列新科技、新舉措,在2018年春運里,都毫無保留地發揮出它們的功用,并換來了人們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種新氣象,正是新時代所帶來的出行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