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堅
在現代戰爭中,火炮被譽為“戰爭之神”,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武器。這種武器和訓練操典的改進都是由一位瑞典人最先提出并完成的。他就是被譽為“野戰炮兵之父”的瑞典陸軍元帥托爾斯藤森。
托爾斯藤森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當時瑞典與歐洲列強爭奪波羅的海霸權的戰爭打得難分難解。由于瑞典的火炮規格不一,機動性差,殺傷力非常有限,瑞典在戰爭中經常處于劣勢。托爾斯藤森意識到,只有打造出一支新型的炮兵部隊,才能為國家的強盛助一臂之力。他便用心琢磨起來,并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論。
15歲那年,托爾斯藤森向國王闡述了自己的主張,深得國王器重,被國王留在身邊刻意培養。從此,托爾斯藤森成了軍營和前線的常客,他表現出的聰明與勇敢讓國王愈發賞識。于是,在托爾斯藤森27歲那年,國王就把當時世界上第一支正規的炮兵團交給他指揮,并任命他為瑞典陸軍炮兵總監。
有了國王的賞識和支持,托爾斯藤森對瑞典炮兵進行全面改進。在改進過程中,托爾斯藤森發現瑞典炮兵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輕型火炮的炮管都是皮革制成的,盡管操作靈活,但打不了幾發就會自燃,進而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為此,他提出了將火炮炮管全部換成鐵質的辦法,經過試驗后效果良好。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鐵炮雖然安全,但是太笨重,影響了操作的速度和靈活性。為此,托爾斯藤森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最后,他從積木玩具上得到了啟發,發明了可以拆卸、組裝的改進版火炮,開創了現代炮兵的先河。
有了稱心的武器,接下來托爾斯藤森制定了全新的《炮兵訓練操典》,全面展開炮兵技能培訓,提出“要讓大炮開火比步槍還快”的口號,從而大大提升了作戰水平。在此基礎上,他還要求彈藥制造部門加大炮彈的威力,增強大炮攻城拔寨的能力。
通過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短短幾年間,托爾斯藤森就把瑞典炮兵打造成了全歐洲擁有最新火炮、戰斗力最強的虎狼之師。
1631年,托爾斯藤森率領全新的炮兵第一次參加了實戰——歷史上第一次全歐大戰”三十年戰爭”。在其中兩次戰役中,他指揮的炮兵大顯身手:敵方的炮管自燃了,瑞典的大炮依舊轟鳴;對方的炮手還沒有裝好炮彈,托爾斯藤森的士兵已經擊發了三次。威力巨大的炮彈不斷在敵陣炸響,打得對手潰不成軍。實戰檢驗證明,瑞典炮兵無論在裝備的技術含量、兵員的訓練水平上,還是在速度、威力上,都超出敵方好幾個檔次。
在后來的幾場戰役中,瑞典炮兵越戰越勇,讓敵人真正領教了大炮這尊戰爭之神的威力。托爾斯藤森也贏得了“玩轉火炮無敵手”的美名。但他并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更加用心揣摩戰術,提出了“步炮協同”理論,并在實戰中屢試不爽。特別是在1641年的一場戰爭中,他先指揮瑞典炮兵進行了20分鐘的火力突擊準備,然后在步兵進攻過程中,用炮火壓制敵方縱深火力,有效支援步兵沖鋒,近乎完美的步炮協同幾乎全殲了敵人。
托爾斯藤森對于炮兵的貢獻,不僅使他贏得了“野戰炮兵之父”的美譽,更使得當時的瑞典成為歐洲第一軍事強國,也對此后歐洲各國乃至全世界炮兵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