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舉辦前夕,CQDK全媒體記者在基層采訪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方面的情況時,了解到兩個案例。
幾年前,某區看中了大數據智能化的發展前景,進行了產業布局。但由于研發和應用相對不足,導致其相關產業只停留在基礎布局層面,沒能打開局面。最終,這個區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而在相鄰的一個開發區,在謀劃大數據智能化布局時,就把高起點研發和高水平應用作為兩大抓手,推動大數據智能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發展態勢引人注目。
隨著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出臺,特別是精心籌辦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在全市上下已成為共識。但這兩個來自基層的案例說明,推進大數據智能化需要大智慧、大手筆。
借用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微笑曲線”理論,在大數據智能化生態鏈中,也有一條“微笑曲線”。這條“微笑曲線”的兩端分別是技術研發和應用,底部是大數據智能化相關產業及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
營造并用好大數據智能化“微笑曲線”,要在大數據智能化生態鏈的研發高度、融合深度、應用廣度上下功夫。
提升研發高度。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們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敢于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努力突破大數據核心技術,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加快建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要重視大數據智能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育一批從事大數據智能化研發的科學家、工程師、創業者。建設一批大數據智能化公共技術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和用戶提供研發設計、技術產業化、投融資、測試認證等公共服務。建立協同研發機制,加強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協同合作,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方向,注重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或重大科研項目的申請和研究工作。注重引進一批研發型企業和科研機構,力爭在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推進融合深度。大數據智能化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既要堅持數據開放、市場主導,以數據為紐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又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最終實現“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要特別注意培育、引進一大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核心資源的大數據智能化領軍企業,進一步壯大大數據智能化產業規模。同時,充分激發科技型企業的活力,深入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推進大數據智能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拓展應用廣度。深入挖掘大數據智能化的商用價值、民用價值、政用價值,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社會事業。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以大數據智能化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互聯網+交通”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以大數據智能化助推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提升研發高度,推進融合深度,拓展應用廣度,營造并用好大數據智能化的“微笑曲線”,就能讓首屆智博會的主題變成美好現實——“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