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辦公室來了一位飛行員,轟六K的飛行員。
小伙子高大健碩,精神抖擻,黑色的T恤衫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塊塊爆出的大肌,十分威武。小伙子上海人,高中畢業投筆從戎,航校畢業后,進入中國空軍最威猛的部隊之一,駕駛轟六K,為祖國巡航在遼闊的海空之間。講起飛向海空深處為國仗劍的故事,豪邁之情溢于言表。
轟六K是中國空軍最著名戰機之一,肩負戰略戰術雙重任務,是作戰機種當中航程最遠、載彈量最大的戰機。2015年2月16日,習近平主席視察駐西安部隊,登上一架轟六K,坐進駕駛艙,詳細了解裝備性能,體驗操作使用,引起世界矚目。軍事專家尹卓當時就評論,習主席登上新型轟炸機,說明習主席對中國空軍的發展非常重視。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的取得是保證制陸權和制海權的先決條件。中國空軍正在從一支戰術戰役力量向戰略力量發展,轟六K就是戰略空軍的支柱之一。
轟六K正式亮相之后,作為中國戰略空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屢屢在各項重要行動中露面,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大個子”。“9·3”閱兵、遠海巡航、俯瞰黃巖島,每逢大事,必有轟六K。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空軍的建設一直被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老一輩領導人帶領人民軍隊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路奮戰,雖然經歷的大部分是游擊戰、陸戰,但是空中力量的重要性,深深印刻在他們血與火的戰爭記憶中。解放戰爭臨近尾聲,毛主席、黨中央立刻著手組建人民空軍,在東北冰天雪地的簡陋條件下,翻開了人民空軍光輝戰史的最初篇章。
初出茅廬的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保家衛國,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奮勇戰斗精神,以只有幾十小時的飛行經驗,沖上三千里江山天空,與擁有最先進裝備、幾千小時飛行經驗、二戰戰勝國余威的美國“老油子”飛行員對戰,最終打出了軍威,把侵略者趕過了三八線。
上世紀50年代后期,為了配合東南沿海的戰斗,人民空軍秘密入閩,對長期騷擾大陸沿海地區的國民黨空軍迎頭痛擊,涌現出一大批長空英雄,最終將國民黨空中勢力趕過海峽,確保了金門炮戰等一系列行動勝利展開。此后,人民空軍的戰機與地面部隊緊密配合,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空中偵察等襲擾行動。在國民黨夜航偵察機利用飛機性能優勢,黑夜潛入大陸活動時,在當時我方戰機還沒有配置機載雷達的情況下,人民空軍采取兩機配合作戰,一架飛機投下大量照明彈照亮夜空,再由另一架戰機進行攻擊,擊敗了竄犯的敵機。看似有些“土”的辦法,充分表明了人民空軍的智慧和勇氣。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裝備建設的一些短板,正在被補上。“腿短”一直是空軍戰機面臨的一大難題,在殲7殲8挑大梁的年代,中國廣袤的海洋國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南海最遠端的曾母暗沙,只有轟六能夠勉強夠得著,但也僅僅只是到了那里就必須返航,其它戰機都飛不了那么遠。直到殲11為代表的三代機成為主力機種,人民空軍才有了更有效的空中態勢控制能力。
至關重要的,就是轟六K的誕生。人民空軍攻防兼備,根本的就是要把可能的來犯者,盡可能遠地驅離國土,需要具備有效的遠程打擊力量。轟六原型是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圖16中程轟炸機,雖然具備2500-3000公里的作戰半徑,但以目視轟炸為主要作戰方式,已經落后于時代。歷經多年努力,全新轟六K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
轟六K最大的改變,是機頭原先透明的領航瞄準艙,被深色的巨大雷達罩取代,這表明它具備了更遠的雷達“視力”,作戰方式已從目視投彈變為遠程發射導彈,打擊更精準、自身更安全。兩翼的發動機從渦噴換發為渦扇,大約可增加30%航程,具有更遠的攻擊能力,如果加上遠程空地導彈的射程,幾乎把打擊距離擴大了一倍。飛機的航電系統也更加先進,從公開發表的影像記錄看,駕駛艙已實現了先進的全“玻璃化”電子顯示。
前不久,有關方面制作了一部中國空軍的宣傳短片,主角之一自然就是轟六K,威猛壯觀。外媒關注的是,它還有一個專門的閩南語版本。哈哈。
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