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曄 宋春生 周艷紅
古語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調查研究,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推動全黨崇尚實干、力戒空談、精準發力,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
中央有部署,重慶有行動,黔江必落實。全市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拉開序幕后,黔江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全面統籌、精準協調、深入推進。區委書記余長明、區長徐江分別圍繞鄉村振興、城市提升兩大板塊,其他區級領導圍繞22個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研。
“九山半水半分田”,這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黔江區金溪鎮的真實寫照。
對于金溪鎮,余長明再熟悉不過,近3年來,他已到這里調研過18次。今年2月以來,余長明7次到金溪鎮蹲點調研,哪個村(社區)有什么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帶動群眾增收效果怎樣,他都了然于心。
怎樣才能讓脫貧攻堅更加精準?如何破解農業產業散、小、雜的難題?如何幫助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致富?如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一連串疑難問題,都在金溪鎮的山坳里、田坎上、群眾家里找到了答案。
余長明說,金溪鎮乃至全區所有貧困鎮、村脫貧的關鍵都在人。黔江區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抓實抓細“五個振興”,特別是鄉村人才振興,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選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大力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激發廣大群眾勤勞致富、致富光榮的內生動力。
拜群眾為師,謀發展之路。針對實施“產業興農”工程助推鄉村振興,余長明深入調研后提出了農業農村“八大工程”計劃;聚集農業產業小、多、散、雜等特點,創新推出“畝產萬元立體農業”行動,今年先期發展3.4萬畝;圍繞農業加工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現場解決企業融資難、招工難等發展難題,籌劃打造食品加工園,完善配套服務,引導企業入駐,促進農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針對推動黔江區外向型經濟發展,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江經過深入調研,提出了加快開放渠道、開放平臺、開放口岸、開放主體、開放環境建設等措施;針對市場主體的優惠政策進行梳理,近期正研究修訂出臺新政策,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其他區級領導也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難點、人民群眾關注焦點、體制機制障礙痛點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富有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的建議意見。
區級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全區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下基層、到一線,察民情、聽民意、集民智,進一步樹立了良好形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黔江區太極鄉李子村第一書記姚元和已習慣性地帶上筆記本,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村情不明,社情不透,怎么能當好第一書記呢?還得采取最傳統的方法進行逐戶走訪。”姚元和說。
每天早晨7點出發,晚上7點回到住地,姚元和要對調查表進行整理,再用駐村日記的形式對當天的見聞進行記錄,常常要忙到深夜才能睡覺,目前他已撰寫了40多萬字的駐村日記。
在黔江區,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在外的游子最想吃的是家鄉菜,最想見的是家鄉人。”白石鄉黨政領導干部在入戶調研時發現,人才回歸是促進本地產業發展的突破口之一。為此,全鄉加大力度呼喚“飛雁歸巢”,讓一些有技術、有資金、有抱負的人才返鄉創業。
從駐村干部的“駐村日記”,到鄉鎮、街道抓創新謀發展,人人爭當調研能手,個個競相解剖“麻雀”,調查研究蔚然成風。截至目前,黔江區級領導共計調研解決當下急迫的重點問題45項,同時從個案中找共性,以調研服務決策,研究出臺了長效管理辦法、工作實施方案近20項,推動各類問題得到持續深入有效解決。
“走出去”開拓視野,“請進來”助力發展。
黔江區創新方式,通過“走出去”考察與“請進來”指導相結合,積極學習借鑒其他地方的實用方法和先進經驗,用好“他山之石” ,及時轉化成果,增強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的實效。
為了學習鄉村振興、城市建設、旅游發展、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的好經驗,黔江區由區級領導帶隊,分別前往貴州省獨山縣、道真縣和山東省日照市等地考察,通過切身感受、實地察看、交流討論,深刻感受到各地創新的思想觀念、昂揚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發展態勢,形成了一批高質量考察報告,對相關工作的開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時,黔江區邀請外地黨政領導、專家學者等做客“黔江大講壇”,分享經驗、啟迪思維、推動發展。
黔江區還結合年度干部培訓計劃,分批次組織鄉鎮街道、區級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前往沿海發達地區,通過專業培訓機構開展集中培訓教學,現場觀摩教學,開闊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學習了新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已經深深烙印在黔江區廣大干部的心里,進而轉化為推動黔江區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發展成果。
發展永無止境,調查研究沒有休止符。黔江區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興調研、轉作風、促落實行動常態化、長效化,務求知則明、謀則準、干則實,全力推動黔江區加快建成區域性對外開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確保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在黔江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