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從7月份中山大學學生會充滿“官僚氣”的干部任命公告、上個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森嚴的“學姐等級制度”再到現在的社團干事被教育、被要求發“節日祝福”,高校“官僚氣”令人震驚。10月6日,北大清華等四十一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干部自律公約”,表示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學生干部自律公約”的發布將起到什么效果?學生“官僚氣”如何從制度上根治?
如今,一些高校學生組織變成了“小官場”,如一些學生干部有“官僚氣”“端架子”,如有一高校的社團成員爆料,自己寫錯部長或者主席名字被要求抄寫50遍,還要“開大會檢查”。高校“官僚氣”也不只存在于學生會,在大學管理層、教師隊伍之中,也較為普遍,而這與大學行政化有很大關系。在這種風氣下,讓整個高校都成了“小官場”,作為高校重要組成部分的學生會自然不能獨善其身。此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也是學生會官場化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一些權力部門的陋習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造成影響。
此次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四十一所高校學生會聯合發起“學生干部自律公約”,表示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這種做法值得肯定。學生會成了“小官場”,偏離了高校設立學生組織的初衷,學生組織的目的本是為了服務同學,結果卻變成了受到陋習熏染的“小官場”,這對大學生來說,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高校學生會認識到“官僚氣”對學生會的毒害,自覺抵制“官本位”思想,發起“學生干部自律公約”,這有助于學生干部通過公約規范自己。
但僅僅靠自律是不夠的。現實中,一些高校學生組織存在機關化、行政化傾向,競選環節也多由“老師指定”“學生會主席指定”,這些也讓團委老師、學生會主席的“微小權力”有了尋租的機會。“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要讓學生干部能夠恪守本分,一方面需要強調學生干部自律,要學生干部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另一方面,更要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如對學生干部的遴選程序,要能做到公開透明,要能堅持民主選拔,要避免暗箱操作。
正像英國史學家阿克頓所說:“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權力無所謂大小,都可能導致腐敗,所以,遏制學生會“官僚氣”,就像真實官場一樣,都需要健全制度。要像官場“反四風”一樣,對高校也要“反四風”。同時,還要加快推進大學去行政化,凈化象牙塔,讓大學校園遠離官場陋習的不良影響。
去除高校“官僚氣”,讓高校充盈“學術氣”與“正氣”,這就需要標本兼治,對高校與社會存在的“官本位”現象都要予以革除。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組織淪為“小官場”,凈化大學生這一全社會的“預備隊”。通過對社會不良風氣進行源頭凈化,來去除高校“官僚氣”,這又能達到另一種“源頭凈化”,讓將撐起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才不至于腐蝕、變質,讓高校能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真正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