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 陳磊
[摘 要] 當前,我國藥學職業教育普遍存在價值定位偏差、醫藥人才供給結構失衡、供給效率不高等多方面的問題,從供給側改革角度出發,提出政、行、企、校共同聯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打通壁壘,吸引各種人才進入藥學職業教育,政府牽頭、行業協作、實行產學研深度融通,優化藥學職業教育人才供需體系,服務社會等建議。
[關 鍵 詞] 供給側改革;藥學職業教育;人才供需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22-02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作為醫藥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供給側,藥學高職院校為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最關鍵的人才資源,這為醫藥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見,要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高效的發展,核心關注點應該是使得職業教育提供大量優質的、可用性強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醫藥職業教育領域理應為當前的供給側改革提供必要助力
(一)為了適應醫藥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醫藥職業教育產教應當深度融通
為了滿足供給側改革的需要,提高醫藥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給,藥學職業教育應當在供給結構、供給質量上加強調整,將醫藥企業生產工作與人才培養工作深度融通,建立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供需體系。(1)近年來,醫藥技術的進步與升級和國際醫藥科技的新發展客觀上對我國藥學人才的層次和結構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整體經濟結構逐步“脫實向虛”,第三產業比重業已超過了50%,藥學職業教育要緊跟形勢,加快調整自身人才供需體系,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3)當前的國際形勢異常嚴峻,創新創業才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核心的能力,醫藥產業升級需要大量創新型技術人才。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一個產教深度融通、符合醫藥產業升級轉型需要的優質的藥學人才供需體系,從而更好地滿足醫藥人才市場的需求。
(二)考慮到當前多層次的教育需求,藥學職業教育需要與終身教育相融合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受教育的目標逐漸走向多層次、多元化的發展道路,藥學職業教育亦是如此。從社會需求上來說,藥學職業教育可以為國家醫藥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優質的人才支撐。從個人自我需求的滿足上來說,藥學職業教育可以滿足人們就業、轉崗、職業發展、職場遷移的需要;另外,藥學職業教育體系還應當與普通教育體系相融合,打通學歷學位的天花板,便于人才在體系間流通和上升,更多的藥學應用型人才可以向高職本科和專業碩士方向發展;最后,藥學職業教育還應當能夠滿足人們自我素質提升和技能水平提高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自我價值得以體現和發揚。
(三)為了保障藥學職教體系的完整性和靈活性,需要按人才培養工作發展的規律辦事
藥學職業教育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按人才培養工作發展的規律來辦事,提高供給效率,改善供給結構。首先,藥學職業教育體系內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兼容各層次間人才的流動,同時還要與普通教育體系相融合,打通人才上升的通道;其次,在藥學職業教育培養醫藥技能人才的過程中,需要將社會的發展與人自身的發展相結合,在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自身的素質提升和技能提高,這樣才能成就一個健康可持續的人才供需體系。
二、我國藥學職業教育體系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價值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價值定位存在偏差,職教體系并不完善,學歷層次到專科就截止了,客觀上難以滿足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主觀上又不能滿足個體對素質提高、學歷提升和階層流動的需要。社會上長期以來,將職業教育視作比普通教育低檔次的教育類型,家長和學生普遍存在上不了普通教育才會無奈轉投職業教育的想法。社會認可度不夠又直接導致了生源數量和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和提升。價值定位上的偏差又使得學校培養的導向也著眼于動手能力、技術技能的培養,而當前最缺乏的創新創業能力一直被選擇性忽視,急功近利的人才培養思維導向最終難以培養出全面發展、有一定的創新能力的人才。長期以來,盡管職業教育的就業率較高,但是就業的層次和質量卻不容樂觀。
(二)醫藥技能人才的供給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目前,我國藥學高等職業教育僅限于專科學歷層次,由此帶來醫藥人才市場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嚴重匱乏,與德國等發達國家高級工比例相比,難以望其項背;另外,職業教育體系供給的人才與市場所需要在結構和質量上都有明顯差距,某些新生領域人才甚至嚴重缺乏,創新創業型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三)藥學職業教育體系人才供給結構失衡
(1)藥學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尚未貫通,由于觀念、社會認可度和學歷提升的問題,妨礙了人才在兩個體系之間的自由流通;(2)藥學職業教育目前仍然以政府主辦的學歷教育為主,包括中專和高職等類型,但是必須看到非學歷教育在社會下崗再就業人群、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人群等客觀上存在市場需求,可以通過這部分人群的職業培訓,轉化部分社會需要的勞動力資源,同時也為和諧社會的創建提供了正面貢獻。
三、供給側改革視閾下對藥學職業教育供需體系進行優化的建議
(一)政、行、企、校共同聯手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要對當前的藥學職業教育人才供需體系進行優化,僅有學校關起門來自說自話遠遠不夠,必須要調動政府、行業、企業等多方面力量共同介入。在當前供給側改革的指引下,由政府主導,結合醫藥經濟的發展和個人提升需求,指出藥學職業教育的發展路徑;行業、企業要向政府提供區域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為學校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提供第一手資料;學校要從市場主體的需求出發,優化人才培養的結構和質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供給效率,確保做到有效供給。
(二)推倒藩籬,吸引各種人才進入藥學職業教育
首先,為了便于人才在藥學普通教育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之間的自由流通,可以實行相當范圍內的學分互認制度,吸引更多的藥學普通教育體系內的人才走近職教體系,提高藥學職業教育的總體素質,擴大市場;其次,藥學職業院校的招生考試制度需要進行相應的變革,例如目前實行的高等職業院校單獨考試招生等方式,藥學職業學校要打破圍墻,發展非學歷教育,向公眾開放,讓所有有需求、有決心的社會人員通過授課班次、時間靈活的職業培訓獲取藥學知識和相應的培訓證書。
(三)為了提高供給質量需要實行產學研深度融通
(1)為了保證授課內容的實用性,藥學職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必須與最新的醫藥職業標準相銜接。(2)由政府牽頭,“校企聯姻”,教學過程與企業真實的生產過程無縫對接,科研成果第一時間轉化為醫藥企業生產力并接受市場的檢驗,真正實現產學研深度融通。(3)為了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相關專業的設置不僅要與當前醫藥產業的發展相適應,還應當適當超前,參考5~10年的醫藥產業發展前景。(4)創新精神永遠是一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醫藥技能人才是藥學職業教育不可推托的責任。
(四)優化藥學職業教育人才供需體系,服務社會
首先,應打通藥學職業教育體系與普通教育體系之間的壁壘,可以通過學分互認制度使得人才可以自由流通,滿足多元化的受教育需要;其次,開展藥學職業培訓,為社會有需求的人員提供職業培訓教育,為消化社會剩余勞動力、提高群眾再就業能力提供助力;最后,提高職業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服務基層。
參考文獻:
[1]徐曄.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構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若干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6).
[2]廖曉衡,朱德全.城鄉統籌視野下的職業教育結構均衡與優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