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龍
[摘 要] 機械制造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中流砥柱,加強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教學論體系的構建,可以讓教法體系、學習體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教法與學法“一體化”的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基于此,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教學論體系構建進行探析。
[關 鍵 詞] 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專業課程;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67-01
直至今天,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還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應加強探索,使我國職業教育中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教育可以逐漸趨向成熟。
一、教法、學法“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設計依據與內涵
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存在的意義在于可以給行業領域提供優質的人才,這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目標。以目前高等工程教育的辦學經驗來看,要想實現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教學內容目標的貫徹落實,可以從知識、能力、道德三個方面入手。世界經合組織(OECD)將知識劃分兩類: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指被教師要求以記憶為主的知識,隱性知識指被要求弄懂的基本原理、概念為主的知識。教法、學法“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設計依據更多是對隱性知識內容的應用。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指在一定的基礎上按某種操作程序來完成任務的能力。道德從主觀的方面來說,針對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學校環境;客觀的方面來說,其比較強調整體性,指一個社會對社會里所有成員有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
二、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學科的分類
根據教育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學科專業的劃分,主要有四個專業性課程:產品設計課群、先進制造技術課群、動力學控技術課群、電子電氣技術課群,其中不同的課群類型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也不盡相同(見下表)。
不同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課群類型對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強弱
三、教法、學法“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
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學科教法、學法“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主要的方式為知識目標的傳授、能力目標的培養及道德養成目標的培養,在對這三個構建標準具體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應從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進行實踐。教師的“教”從如何實行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學科“一體化”教學入手;學生的“學”指針對于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學生應該以怎樣的一個形式適應教師,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
(一)知識目標的傳授
針對知識目標的傳授來講,以教師的教法而言,應做到兩個方面:第一,完成基礎性的知識目標傳授,主要流程為:(1)對課前學習內容進行檢查與評價;(2)在正式的課堂上,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基礎上,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第二,進行知識目標傳授的拓展,主要方式為:(1)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后,對已完成教學任務的學生進行一次系統化的鞏固與訓練;(2)以考試的方式進行測試,并對學生試卷的情況進行一個系統化的評分與評價,使學生可以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
針對知識目標的傳授來講,以學生的學法而言,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分配一定的教學自學內容,培養學生結構化的自主學習能力,轉變學生以往的傳統學習模式,使學生高質量地學習。
(二)能力目標的培養
針對能力目標的培養來講,以教師的教法而言,應培養教師新的導學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日常的教學內容,并制定評價機制、合作學習制度等,為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學科教法、學法“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構建保駕護航。
針對能力目標的培養來講,以學生的學法而言,教師應培養學生新的學習能力,轉變傳統學習過程中只是聽教師一味地講的模式,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道德養成目標的培養
1.對教師的教法而言
針對道德養成目標來講,以教師的教法而言,教師應開展實施“一體化”教學實踐體系的座談會與研討會,對如何實施、實施的具體細節進行討論,以更好地讓教師適應新的教學體系。
2.對學生的學法而言
針對道德養成目標來講,以學生的學法而言,學生應在課下的時間里動手畫圖和上機訓練,假期的時候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了解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在企業中是如何進行運用的,使之可以在畢業后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在現代職業教育中,在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構建教學論體系是極其重要的,其可以優化當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對該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松濤.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教學論體系構建發現代職業教育[J].課程教材改革,2017(15):23-25.
[2]洪啟星.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教學論體系構建發現代職業教育[J].育人,2017(10):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