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華
[摘 要] 以中專院校會計課程為例,綜合探討了實驗教學方法在中專院校會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及相關思路,以期為中專會計教學效率與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參考。
[關 鍵 詞] 中專院校;會計教學;實驗教學;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61-01
一、中專院校會計課程應用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以中專院校為代表的職業教育的教學宗旨正逐漸發生轉變,不僅將培養目標集中在了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同時愈發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推行實驗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直接途徑。總結現狀來看,中專院校會計課程應用實驗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有益于實現以能力拔高為導向的會計專業教學目標
從宏觀上看,會計專業實驗教學的課程體系主要是圍繞會計基礎課程內容展開;而從微觀來看,實驗課程的內容就是會計專業每一科目的具體實驗教學內容,即每門實驗課程及課程包含的實驗項目的內容。例如,在學習“企業財務會計”的同時將“財務軟件應用”進行同步結合,將所學的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使學生在理論理解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賬務處理系統、工資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和報表管理系統各項功能的實際應用操作。由此,確保每一課時取得教學實效的同時,亦有助于在實踐訓練的反復作用下實現對學生能力的拔高。
(二)有助于培養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
將會計學科與實驗教學深度融合是培養高素質的跨級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優化和改革會計專業教學的內容、結構及體系的關鍵。具體地說,通過對會計學實驗、統計學實驗、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驗等會計專業基礎的重點打造、構建而成的會計實驗課程體系,不僅吸收了綜合型、設計型、研究型和創新型等實驗教學特征,還整合了會計實驗項目的全部內容,授課模式、訓練方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更有益于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對能力的提高和對素質的培養。同時,這一模式與我國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綜合教育、實踐教育的發展觀念也高度契合,是現代教育改革、教學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
二、中專院校會計課程實驗教學的優化思路
(一)應當結合本校現狀,有針對性地調整與完善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
教學實踐證明,將會計學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將理論作用于研究和實踐,對提高課程質量、深化會計學科教學改革和專業人才培養皆具推動作用。而要促使二者有機結合,建立健全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是其中關鍵。對此,在設計實驗教學體系時,不僅要考慮不同會計實驗項目之間的知識規律和邏輯性,還要遵循會計實驗項目的類型特點,由此形成多個課程的集合。同時,要充分考慮會計實驗課程的課時數,不同課程的前后順序,專業目標培養與專業技能訓練的不同,技能和培養目標對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用的不同等問題。簡單地說,即要求會計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必須結合本校制定的實驗教學體系框架,按照會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確定教學層次和階段,將經管實驗項目歸屬到不同層次,再遵循邏輯關系整合成獨立的實驗課程。
(二)應當始終堅持生本理念,探索建立會計專業實驗教學新模式
中專院校要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立足于學生學習的本質,依據人才培養策略來科學地設計會計實驗課程,由“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與要求”來確立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實驗課程的設計。其次,要結合會計專業不同知識點所承載的不同技能特點來展開具體教學。例如,組織開展會計實訓課程圍繞相關數據分析與處理,模型構建、估計、檢驗等應用會計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幫助學生獨立完成現實會計問題的定量分析。又如,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原始單據、記賬憑證、賬簿、報表、印章等實訓耗材,組織案件模擬訓練,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安排一名學生擔任“財務總監”,負責協調本組各項工作;再在組內設置“出納”“工資會計”“總賬會計”等崗位進行實訓模擬。至于如何安排具體工作,可引導學生聯系內部控制與管理知識自行調整。借此,通過不同案例場景下的實踐模擬訓練,不僅更有益于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內化,還能夠使學生專業能力更符合市場實際需求。
發展與應用實驗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改革的重點課題之一,也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升會計專業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繼續探索建立與學科專業發展相契合的實驗教學機制體制,通過多途徑、多方式將會計專業理論融入實驗教學的各個環節,將“以實踐應用能力為導向”的實驗教學理念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羅德興.中職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知識經濟,2016(12):155.
[2]楊秀雯.淺析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6).
[3]吳靜.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與建議[J].時代經貿,2017(3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