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光
[摘 要] 職業教育集團在深入推進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而在持續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解決校企合作的關鍵方法就是要穩妥處理好校企合作的需求支點關系,以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紐帶、引領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使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推進。
[關 鍵 詞]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70-02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漢中市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所,職業高中(職教中心)10所,技能類培訓機構72所,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助力三市建設能力持續加強。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漢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職業教育建設方案,組建了漢中職業教育集團和東、中、西片區職教聯盟及縣區職業教育中心,漢中職業教育的現代職教體系基本形成。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職教集團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遇到了一些現實問題,本文就校企合作模式的需求與支點談談看法。
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新形勢下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以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和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主體,聯合省內130家企事業單位組建的漢中職業教育集團,在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顯著成效,漢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理事長單位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2016年1月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召開了漢中職業教育集團第一屆理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漢中職業教育集團2016年—2020年發展規劃》,為漢中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高標準舉辦了2016年和2017年兩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活動,在宣傳職業教育、校際交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17年5月承辦了“秦巴地區高職教育論壇2017年主題年會”,共同商討和解決高職教育發展改革中的一些共性問題,共享經驗,共謀發展。在職教集團的指導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部分中職學校與合作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高職院校更是大力踐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如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進訂單培養模式,目前已開辦了臨床醫學專業“福建班”、口腔醫學專業“小白兔班”、畜牧獸醫專業“鐵騎力士班”等;探索引企入校,汽車類專業將當地汽車服務龍頭企業陜西唐龍汽車集團引入學院,實現校企合作共建、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嘗試“雙向工作站”模式,學前教育專業與中心城區幼兒園互設工作站,實現師資共享、教學資源共享與交流。
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漢中職業教育正在積極興起和發展,校企合作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在持續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具體如下:
(一)職業教育集團在校企合作中的紐帶、橋梁和引領作用不強
職教集團產生于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是職業教育領域內為促進校企合作、資源共享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契約型組織形式,得到了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但由于職教集團各成員單位需求支點、價值取向差異,集團內有效合作機制不健全、扶持政策缺乏等內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職教集團面臨科學規劃缺乏,發展方向模糊,組織結構松散,體制機制不完善,成員參與積極性不均衡,缺乏凝聚力,動力不足,集而不團及外部環境不佳等問題,職教集團并未充分發揮其在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方主體資源共建共享中的平臺作用。
(二)行業、企業在校行、校企合作中缺少必要的激勵措施,主動性不強
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校行合作,其目標是取得雙方的共贏,但企業與院校合作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安排技術骨干承擔教學任務,接受學生實習,勢必會增加人員調整、設備維護、資金籌備等日常管理成本,而政府有沒有出臺相應的激勵性政策,企業、行業獲得利益補償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因而導致合作積極性不高。
(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供給側與行業企業需求側不能完全適應
漢中積極推進產業興市,裝備制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旅游文化、高科技、天然氣六大產業保持強勢增長,但是漢中的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方面、課程建設方面、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還沒有充分突出漢中產業特色,原因表現在四個方面:(1)管理體制問題,有的由教育部門主管,有的由人社部門或行業部委管理。(2)職業教育同類專業缺少統一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師資鑒定標準,許多學校還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忽視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3)職業教育的成本高,學生生均經費還未達到標準。(4)專業設置與地方產業人才需求不相適應,人才培養與企事業單位的需求沒有形成協同效應。
三、發揮職教集團優勢,使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推進
針對以上矛盾和問題,我認為解決的關鍵性途徑和方法就是要穩妥處理好校企合作的需求支點關系,以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紐帶、引領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使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建議如下: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健全職教集團體制機制
職教集團是在政府主導下的組織形式,因此政策保障和制度建設是推動和實現職教集團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1.健全職教集團管理體制
政府主管部門應主導理順職教集團治理結構,完善集團理事會決策機制,加強集團決策、執行、監督機構建設,明確職教集團責權利,規定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的職責和權利以及既得利益,提升內部凝聚能力,探索建立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共通共榮的職教集團決策、管理和運行機制,切實改變職教集團集而不團的局面。
2.完善職教集團運行機制
可推行項目式運行模式,職教集團內部可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面向全集團公開公平地招標,找到最適合的項目團隊;政府主導落實項目研發資金,吸引更多有資質的團隊申報。通過以項目為依托,可以加強問題意識,深化理論研究,職教集團各主體成員能夠切實開展校企、校校、校行、校地等多方合作。
(二)出臺激勵政策,激發行業企業與院校合作的積極性
目前政府出臺的指導性文件,大多屬于倡導和鼓勵方面的行政條文,執行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企業與院校的合作。因此,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企業與院校合作的激勵政策,如制定校企合作企業激勵制度,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加入職教集團,爭創實際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業,在稅收減免、人才引進、資金項目等方面給集團企業和行業予以傾斜,從而激勵企業積極性。漢臺區是漢中市中心區,漢中高新區、褒河物流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億豐商貿城、普匯中金物流港、興漢新區、濱江新區、城東片區建設如火如荼,漢臺已成為“西三角”經濟區和中國中西部地區極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政府可通過探索購買服務、落實稅收政策等方式,鼓勵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吸引優勢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直接接收學生實習實訓等,從而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效鏈接,實現市區同城,資源共享。
同時,制定行業主管部門支持地方職業教育激勵制度,爭創實際校行合作育人示范單位,合作開展行業技能標準制定、行業技能鑒定培訓、行業技能活動開展等活動,實現行業與院校的深度合作。
(三)發揮高職院校的引領作用,促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與行業企業需求側的適應
教育主管部門應統籌思考全市職業教育總體現狀,出臺相應的政策性文件,使地區職業教育同類專業人才培養標準統一化、課程標準統一化、教學資源和實訓資源共享化,充分發揮地區高職院校的示范引領作用,以職教集團為紐帶,定期開展同類專業學術交流活動,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標準,舉辦縣區薄弱專業教師隊伍定期培訓活動,教學資源、實訓資源共享活動,不斷提高地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總體質量,逐漸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賀曉春.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高職教育發展的思考[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
[2]張旭剛.高職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維透視:邏輯、內涵、路徑及保障[J].職教論壇,2016(28).
[3]申益美.“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眾籌模式探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