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鍇
[摘 要] 針對當前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局限性,結合情境學習理論與國外實踐經驗,闡述了廣州華商職業學院在電子商務及相關專業實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電子商企業技術開發與服務項目為載體,實現學生、學校與企業的三方收益。
[關 鍵 詞] 情境學習理論;電子商務;校企合作;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14-02
一、引言
在網絡技術不斷促進社會與經濟變化的客觀條件下,電子商務已經大量融入主流經濟體系,“互聯網+”與互聯網創業成為社會潮流。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對就業人員的需求也位居招聘行業前列。截止2015年12月,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口超過270萬人,同比增長8%。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同比增長11%。市場的需求促使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辦電子商務專業。
當前,信息技術創新內涵豐富,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不同領域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對電子商務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興電商企業的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分工呈現精細化趨勢,需要大量具有長期實踐操作經驗的技能型人才;其次,傳統企業在“觸網”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了解電子技術、懂得商務、并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復合型人才;最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打破了傳統商務“大魚吃小魚”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快魚吃慢魚”的競爭格局,因而現代企業對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出要具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變化和不斷創新的更高要求——創新型人才。
由于電子商務行業線上辦公的特殊性,使其不拘泥于固定的工作場所,更有利于高職院校與企業搭建合作平臺。然而如何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符合社會需求、適應科技不斷變化、具備創新能力的電商人才,本文將以廣州華商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展開探討。
二、目前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局限性
(一)學習的知識技能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代差
傳統高職院校的學習模式是兩年理論知識加一年實踐,再加上教材的編寫周期,也就意味著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技能與社會所需要的技能之間至少有三到四年的時間差距。當然,這在一些傳統學科領域并不是問題,但是針對不斷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領域,時間差距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以國內最大的C2C平臺——淘寶網為例:2015年手機專享價9.5折以下(PC折扣價的基礎上)有加權,鉆展流量、直通車流量影響自然搜索流量;2016年提升了回購率權重,基于阿里巴巴大數據的“關聯賬戶識別技術”首次在淘寶開店環節加以運用;2017年非包郵商品,買家未按賣家要求拍下并完成付款的交易,賣家無需承擔相應責任,新增特定一級類目變更后刪除該商品近30天全部銷量的相關條款。以上僅是部分變更條款,但由此可見電子商務領域的規則政策會不斷根據市場變化與消費者需求進行更換和調整。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在電子商務及其相關專業的三年學習期間,往往會出現在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畢業后卻不適用的情況。
(二)課堂教學方法只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
傳統高職教育體系下除了對書本教材的講授外,還會開展基于教師設計主導的情景導向行動教學活動。情景導向行動教學法適用于職業情景變化頻繁、工作過程不能固定的職業活動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的價值在于增強學生對工作對象心理預期的把握和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是培養服務業高技能型人才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一般分為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
雖然這三種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擬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讓高職學生能得到與實際工作相近的體驗,但對日新月異的電子商務領域而言,這些由教師作為導演的情景導向教學法,始終還是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難以讓學生對工作技能和方法有深刻的認識和熟練的掌握,也無法適應電子商務行業快速更新換代的信息技術和不斷發展變化的市場需求。
三、情境學習理論的國外職業教育實踐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性的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更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性的、以差異資源為中介的參與過程。杜威(Dewey,1916)提出了“生活是真正的教育專家,而學生求學的地方卻成為世界上最難獲取實際經驗的地方,要把社會搬到學校和課堂中”。布朗和杜吉德(Brown and Duguid,1996)認為,組織和學校面臨的挑戰是:“重新設計一種學習環境,使新手能夠在真實的社會實踐中,用豐富的和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簡而言之,盡可能地讓學習者‘偷學到他們所需要的知識。”
換句話說,情境中的學習更關注相互作用,關注學習情境中人、工具與情境的相互作用。對進行課程規劃和教學工作的高職教育工作者來說,情境學習理論為校企合作構建了理論基礎。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電子商務專業的探索與實踐
以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為例,2015年開始探索至今,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電子商務及相關專業的校企合作模式。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企業提供其電子商務項目在敦煌網、淘寶網、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電商平臺的經營賬號,并對學生進行8個課時以上的產品知識和賬號操作的培訓以及工廠觀摩;學校提供實訓機房作為工作環境,讓學生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到三年級上學期,進行為期兩年的真實情境學習;教師負責組建學生團隊,并在運營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電商項目運作,隨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監督課堂紀律。
(一)真實學習情境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對企業實際賬號和產品的運營、學校機房的實際操作,給予學生一個真實的電商工作環境。學生在運營企業賬號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將理論課上所學的管理學、市場營銷、計算機基礎、攝影美工、廣告文案等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還將面對教材無法涉及的諸多知識細節,例如,企業產品知識、電商平臺的政策變化、產品銷售真實數據、運費計算、包裝信息等。而這些不斷更新的知識又倒逼著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消化吸收,才能運營好企業賬號,跟上電子商務發展的腳步。
(二)跨專業、跨年級組建項目團隊促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
團隊協作能力需要依靠每個團隊成員相互之間長期的溝通和配合,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默契。根據電商項目的實際情況,成立若干個項目團隊,每個團隊有10名左右學生,由一個學生經理帶領,下設若干個賬號運營經理。團隊成員跨專業——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進行分工,互相促進,互相幫助,解決運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團隊成員跨年級——低年級學生主要學習電商平臺基本操作技能,高年級學生則以產品優化、運營管理、市場分析、客戶服務等方向的學習為主,同時一對一帶領低年級學生熟悉操作技能。
在整個電商項目運營過程中,這種模式不僅可以使項目團隊里的每個學生提高自身的團隊意識,同時還能讓團隊的學生經理去思考、研究、探索如何建立一個科學的運營流程,確立一套適合自身項目情況、團隊成員能力特點的工作制度,并做好監督管理,發揮1+1>2的團隊作用。
(三)長期性、高頻次的實操訓練促進學生的時間管理與工作執行能力的提高
通過長達兩年的校企合作實訓,每學期保證每周6個課時以上的機房實操,長期性、高頻次的實操訓練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企業運營工作中,并且根據企業的產品銷售周期制訂長期、中期、短期的計劃并予以執行。因此,學生不僅在上課期間需要進行平臺賬號的操作,非上課時間還需要研究、討論、規劃運營計劃,并按照計劃執行,檢驗實施效果并作改進。
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根據課本教材的章節內容來安排學習進度,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企業電商的運營計劃來規劃學習內容,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與工作執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四)以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真實的電子商務環境下,學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其中有很多問題在書本教材甚至網絡上都找不到標準答案,甚至很多時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而這些問題是先講后做再檢查的傳統講授式教學無法解決的。因此在校企合作的電商項目運營中,教師與企業人員互相協作,引導學生自發進行研究、討論并實踐,可以借助書本的理論框架,也可以在網上尋找建議和意見,甚至可以自己開發新的工具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再死記硬背課本知識,而是從實踐出發,創造新的、合適的方法去嘗試解決現實問題。這不是漫無目的的思緒發散,而是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可檢驗效果的思維創新。
五、校企合作模式實現學生、學校與企業三方受益
廣州華商職業學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一個深度、真實、發展的學習情境,這種模式類似美國的合作教育,即課堂學習與在公共或私營機構中的有計劃和有督導的工作經歷相結合,即“工學交替”,并且是更進一步的深度合作。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以電子商務領域真實的企業技術開發與服務的項目為載體,一方面促進了實踐教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企業技術研發項目的完善和企業服務水平的提高。
這種模式不僅使學生對實際工作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獲得實際工作經驗,給學生在職業選擇方面提供幫助,還使學生和企業建立起聯系,為學生正式入職奠定了基礎。此外,學校通過這種教育模式,通過利用企業的資源,還可以減少學校的經費開支,同時促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實現與時俱進。而企業則可以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源源不斷地獲得經過實踐檢驗已具有職業能力的電商人才。這種校企合作模式最終使學生、學校和企業實現三方共同受益。
參考文獻:
[1]陳進,聶林海.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戰略[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2]嚴中華.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理論與實踐指南[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鄧澤民.職業教育教學論[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賀明亮.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發展的有效機制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5][美]Sharan B·Merriam.成人學習理論的新進展[M].黃健,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