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高勤
[摘 要] 高職院校推行精細化管理對學校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就精細化管理推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有效的推行措施進行論述。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精細化管理;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30-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市場對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求更高。新常態下,高職院校推行精細化管理更能符合社會的需求,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教育作用。精細化管理不是某個要素的精細化,是各個環節共同作用的結果,其關鍵在于服務流程的標準化、精細化和教學量化。面對相對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精細化對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起到了顯著作用。
一、高職院校教育精細化管理概述
(一)意義
在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大力推行之后,我國的高校發展逐漸從原來的擴張規模轉變為提升教學質量。隨著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對高級技工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一些高職院校學生沒畢業就早早地和單位簽訂了合約。在這樣的形勢下,精細化管理模式更符合這樣的發展趨勢,可以很好地為社會培養人才。高職院校教育精細化管理主要以“嚴、細、準、精”為原則,加大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提升教學管理質量。高職院校進行教學管理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道德。精細化管理推行中要求管理者重視細節,要求學生尊師重道,要求每個人都要增強責任感,為推動學校發展作貢獻。
(二)發展趨勢
精細化管理是高職院校現代化的必然管理趨勢,精細化管理主要是對基礎管理的創新,在其基礎上深化管理方式。這樣的管理方式有益學校品牌的塑造,社會人才的培養和加大學校的競爭優勢。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是面向社會,為社會輸送技術型人才,均以品牌教育為主。精細化管理有助于人才的培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體現學校的品牌優勢,增加競爭力。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中的實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促進制度化、標準化、數據化、程序化的教學模式形成。
二、高職院校教育推行管理精細化過程中的問題
(一)宣傳形式到位但效果不佳
改革將至,思想先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推行精細化管理時都做足了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思想宣傳。如,在領導層召開各級會議,教職工大會等,邀請精細化管理的相關專家講座,將這個管理概念深入人心,并通過校園網、廣播、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宣傳,將“全面精細、全程精細、全員精細”的精細化管理主要理念告知全校師生,為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
但是普遍的宣傳效果都不佳,主要是由于很多院校的宣傳流于形式,不重視效果。一是很多教職工和學生認為學校是在跟著形勢喊口號,走形式,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二是各類會議流于形式,領導人和管理層并沒有用心理解此事,也沒有動腦思考精細化管理的內涵。三是帶頭人和主要開展精細化管理的工作人員對精細化管理了解得并不透徹,只知道精細化的基本概念,并沒有深入透徹地研究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的應用實質,沒有切實可行地推行方案和工作流程,所以下屬和工作人員也都處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四是一些教職工的改革積極性不高,精神懶散,不愿意主動參與學校的工作改革,對新興的制度總是采取能躲則躲的態度。五是宣傳形式很多,但是沒有長期作用,不能讓精細管理的概念深入人心。
(二)工作實行紙上談兵
一些院校制定精細化管理實行方案還停留在雛形階段,方案不利于實行。第一,一些領導者的思路決定了方案的質量,并沒有考慮實施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很可能在權力下放,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這樣的方案缺少全局性;第二,方案設計的標準和流程不切合實際,又空又大,照搬照抄其他學校的方案,并沒有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第三,過度強調形式和量化,而不考慮是否適合學生;第四,片面落實工作,不注重教職工在改革中的認同感,引起工作不滿情緒。
(三)信息管理存在缺陷
精細化管理的推行,需要信息管理輔助,信息化管理是精細化管理推行的關鍵工作,很多院校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夠完善,軟件技術落后。第一,信息管理平臺的技術人員不在本區域內,一旦平臺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很多問題出現后被擱置。第二,項目確定、流程設置子目眾多,既不科學,又不實用。第三,信息化建設平臺較多,且每個平臺都有單獨的密碼,不方便學生和教師的記憶。第四,系統平臺環節設置繁瑣,很多程序還是要本人親自到場才能辦理,比如,學生的休學和離校退寢等手續。第五,采集和填報的數據不夠準確全面,比如新生信息的采集;再加上有些教師和領導習慣傳統的工作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技術。
(四)考核督導機制不完善
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考核督導工作,它有利于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高職院校在推行精細化管理時制定了相應的監督機制,但是這樣的機制多注重考核,對考核的結果很少實行獎懲機制。并且監督考核機制制定的過于隨意化,考核機制的自定應該將宏觀與微觀、部門與院系相結合,必須是方法與實際相結合,在制定中除了領導的參與還應采納職工的意見。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實現考核制定的初衷,各類考核操作難度大,重復性高,工作做不到精細化。考核質量指標主觀性強,不能檢驗出真正的工作效率。各個院校的考核工作重點均放在通報批判上,并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這樣很容易引起不滿情緒,甚至拒絕配合工作。考核沒有做到公平公開,不能夠激勵員工投身精細化管理的建設中。
(五)沒有徹底轉變觀念,踐行改革
1.沒有做到真正的思想轉換。思路決定出路,高職院校精細化管理的實施進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和校職員工的思想態度。如果領導層只是為了迎合發展,湊改革的熱鬧,教職工也不會真正體會改革的意義,也會假裝學習、應付了事。如果領導將精細化管理的推行列為工作重點內容,大力執行,重視其落實效果,教職工也一定會按照要求嚴格執行管理工作。但是在推行過程中,領導急功近利,形式主義,教職工只會注重榮譽,不重視實踐。所以高職院校的領導一定要重視實施過程,強化落實政策,保證精細化管理的順利推行。
2.改革沒有長期推進。很多高職院校僅僅是為了跟上潮流,才進行精細化管理的改革,并沒有作長期的實行。“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隨潮流,不需要不斷的花樣翻新,而是需要一種可貴的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精細化管理不是口號和跟風,也不是隨意制定的標準和制度,應該在推行中學習先進,結合自身,落到實處,這是一項長期的精細的工程。
三、高職院校教育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一)轉變思想觀念
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的推行必須從思想根源上入手,轉變管理者的老舊思想,形成精細化管理的思維方式,通過多種形式將精細化管理理念植入其心中,“自覺、真正、持久”地貫徹落實精細化管理。宣傳可以很好地轉變思想觀念,高職院校通過多媒體、校園宣傳櫥窗等多種方式宣傳,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將精細管理的理念植入師生腦海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精細化管理培訓,對全校的教職工按照其工作性質進行針對性的培訓,首先領導干部要明確精細化管理實行的實質和重要性;中層干部要做到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實行方案;而教職工應該明確自己在實行精細化管理中的責任和義務,明確做什么,怎么做,怎么能做好。
(二)建立科學的考核和獎懲機制
制度是轉變思想觀念的重要保障,是推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所以高職院校必須建立科學的監督考核制度和相應的獎勵機制。精細化管理需要科學合理的制度明確規范工作,保證工作的順利推進,制定規范類、職責類、獎勵類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在制定中要保證全面性、可操作性和系統性。健全制度,細化條款,加強操作性,可以使每一項工作任務都有目標,能落實,有監督,可以推動學校管理方式的轉型,提高管理人員的素養,促使教職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這樣可以促使教職工依照制度行事,身體力行,為學生起到榜樣作用。
(三)努力踐行,落到實處
1.“精細分工”。精修管理首先要精細分工,從領導到教職員工和學生的責任要明確劃分,明確每個人在工作管理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將涉及其學習或工作的每一步都明確下放。
2.“精細執行”。精細化管理實行的優劣體現在制度的執行,制度的執行也是管理的難點。精細執行一要做到精細修訂。對學校各個層級和各個方面的工作制度作規范指導后,將制定的各個規章制度進行落實,在不斷的工作實際中探索改進,修訂完善。二要做到制度平等。領導應該帶頭執行工作制度,不搞特殊化,人人平等。三要長期堅持,精細管理工作應該滲透到學校日常的每一個工作中,養成長期良好的工作習慣。
3.“精細監督”。精細化管理工作推進中,監督小組一定要嚴格按照制度對各個部門進行細致全面的檢查,嚴格按照制定的考查制度進行檢查,不可以徇私舞弊,不允許心存僥幸,杜絕人情分、理由分。同時要對工作表現良好的部門和人員及時表揚,更要及時總結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教職工改正問題,并實時監控整改情況。確保監督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精細化管理制度的落實質量,保障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順利開展。
四、結語
高職院校教育推行精細化管理是課程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高職院校在新時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立于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的應用還在不斷完善中,高職院校應該在實踐中摸索出更適合自身學校實際的精細化管理方案,創建更完善的管理模式,推動高職院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婷婷.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策略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2(1):43-45.
[2]蔣新革,梁才,牛東育.以精細化管理推動高職院校二級教學管理模式建設[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3):5-7.
[3]周廣闊,王周鎖,馬秀魁,等.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精細化管理與服務探索與實踐[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3):85-88,91.
[4]楊麗萍,劉縉.高職院校精細化管理策略研究: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1):36-39.
[5]陳品德.基于精細化管理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系建設研究[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