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
[摘 要] 長久以來,技工院校由于自身的培養特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語文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手段,也存在著重視工具性,忽視人文性;重視知識教學,忽視審美教育的問題。因此呼喚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美育功能的回歸,還原語文功能的完整性。
[關 鍵 詞] 技工院校;語文教學;美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53-01
長久以來,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由于學校的屬性,忽視了語文課程陶冶情操的功能,過多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以及與專業課的融合,導致學生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的能力不足。
美育是對人們欣賞美能力的一種教育,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加強人對美的認識。如果人們缺乏對美的足夠認識,就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技工院校,很多學生存在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在技工院校語文教學中重振美育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中,使美育功能回歸,重振語文的人文性,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著力。
一、充分挖掘美育素材
語文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科學的研究發現,還是人間的悲歡離合,都和語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聯系著人類一切文化的研究探索和發揚創新。作為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師,應當緊扣教材、適當拓展、充分挖掘適合技工院校學生的美育素材。
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材中,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佳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它們有的展示了千姿百態的自然美,有的描繪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美,有的展現了璀璨瑰麗的藝術美。在這些文章中,有著優美的立意、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有著很強的審美價值,這些都是語文審美教學的優質寶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其中的審美因素,努力塑造學生的人格和情操。
二、提高教師美學修養
技工院校的教師,面對的多是學習能力相對不足,思想性格活躍多變的學生。為了適應目前教育的發展要求,培養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除了要較好掌握專業學科知識之外,還要對歷史、地理、文化、經濟、美學等眾多領域有所涉獵、有所感悟。這樣才能從全方位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審美教育是素質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加強學生美的感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才能有效實施美育。
三、成為學生美的引導者
縱觀我們的教材,優美的文字無不閃爍著璀璨奪目的光輝,生動的形象無不散發出五彩繽紛的絢麗,深刻的意境無不映射出時代的風姿。但是作品中美的存在和展現方式卻各不相同,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斂,或剛強似鐵,或柔弱如紗。教師要緊緊抓住文學作品中的美的要素,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美的語言、意象和意境,讓學生充分獲得到美的感染,藝術的熏陶。
比如,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以其獨特的感受,用詩一般的語言,把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幻成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品。作者用具有音韻美、映襯美、形象美的語言,表達了她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大自然無比的熱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本的語言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又比如,杜甫的《登高》,作者通過一系列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同時,作者聯系自身身世遭遇,聯想到國家的艱難,表現了憂國傷時的情操。教師在教學時,要聯系杜甫的生平及寫作背景,正確引導學生理解杜甫使用詩中意象的原因,理解作者憂國傷時的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當然,語文知識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課堂拓展到生活。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從而受到思想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比如,在教學《一碗清湯蕎麥面》時,我們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父母,感受文中母親對兄弟二人的關愛,以及一家人團結進取的精神,這樣學生不僅懂得了文章的主題,還對家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要在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有效實施審美教育,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發掘美育素材,陶冶學生情操。教師要根據不同文本的特點和教學目的,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過程和活動,預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遇見的困難,有效引導,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技工院校的學生在努力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應該獲得美的感受。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充分挖掘教材中豐富的美的素材,從多個角度,使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獲得美的感受,以此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造就學生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鞏建華.語文美文美育教學設計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
[2]桑哲.加強審美教育提高語文素養:訪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曾繁仁教授[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6(6).
[3]張澤科.美的教育攜手美的人生[J].教育科學論壇,2006(11).
[4]崔放黎.美,在語文教學中流淌:淺談寓審美教育于語文教學之中[J].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