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敏
[摘 要] 《機械制圖》是研究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普遍應用,對制圖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來,通過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結合學生專業特點,調整教學內容;緊扣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繪圖特點,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實踐證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 鍵 詞] 機械制圖;興趣;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22-01
《機械制圖》是研究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被喻為工程界的共同語言。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以及電子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普遍應用,對《機械制圖》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傳統使用的圖板、丁字尺、圓規、分規等繪圖工具及繪圖儀器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圖紙等的存放方式由檔案盒變成了磁盤;手工繪圖也僅在維修等個別場合才用到。因此,制圖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也自然必須做出調整,同時引導學生適應現代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的。
傳統的機械制圖教學抽象、難度大,這歷來是本學科的特點,而職業學校學生大都是普通高中選拔之后留下的學生,普遍基礎較差、自卑和厭學心理較為嚴重,加之本學科枯燥無味,很難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與學兩方面都要突破常規的思維方式,結合中等職業學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特點,要求學生注重圖樣識讀,了解零部件和產品的結構特點、配合、連接、傳動關系,為此,我在教學中做了如下嘗試,實踐證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興趣是成功的敲門石,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是首要考慮的問題
我們知道,現行數學教材從小學開始逐漸滲透了三視圖的知識;初中美術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學習平面、成角透視知識,用線條表現物體的結構,做簡單的寫生練習。無形中,《機械制圖》的最初概念在這一階段已悄然植根于學生內心。鑒于此,在職業教育階段《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觀賞校園景觀的同時,引導他們關注建筑設施、室外裝飾等,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利用透視知識感受、分析厚度產生的線條,逐漸由景觀欣賞到靜物觀察再到角度變換,讓學生突破專業理論的心理障礙,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激活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學生專業特點,調整教學內容,真正體現學以致用
結合學生的其他專業教材,如《機械基礎》《金屬工藝學》等,通過查閱其中的圖例我們會發現,好多圖例不是透視圖就是平面圖。在制圖教學中隨時掌握各科進度,盡可能地使用學生專業的具體對象作為教學載體,將這些圖例的識讀穿插到制圖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融會貫通,必要時可以調整教學內容,觸類旁通;另外,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生技能訓練的生產車間,觀察每位學生的表現,結合技能教師意見調整教學內容。比如將《鉗工技術》等課程中的圖例作為研學對象進行教學,使學生把所學各專業知識進一步揉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欣喜和快樂。
三、緊扣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繪圖特點,強化學生動手能力
對于復雜的組合體,學生很難進行細節上的聯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組合體的各個角度及細節演示出來,通過組合體拆分動畫演示幫助學生加深對組合體結構的理解與認識,讓學生的制圖思路更加清晰,知識接受快,教學效果好。
計算機繪圖是現今各行業普遍使用的制圖方式,是融合了制圖原理的手工制圖替代品。例如,制圖的投影原理與繪圖軟件的基本繪圖命令;制圖的尺寸標注與繪圖軟件尺寸標注;制圖中零件圖、裝配圖與繪圖軟件中塊和屬性的操作等都是一一對應的,在教學過程中互相穿插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制圖的基本理論,培養學生較強的空間思維與想象能力,還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計算機繪圖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四、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不同,每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學習成績自然會出現“階梯”現象。為此,教師應將學生分成好中差三個層次,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要分別設置不同的學習要求,如提問時應處理好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成績好壞的關系,拆畫零件圖時區分裝配圖的難易程度,考題中減少難題的比例,增設附加題,并且考試成績參考平時表現等,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各取所需”,真正體會到收獲的快樂和樂趣。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械制圖》作為學習其他專業課的基礎,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及時把握教學改革的動態,獲取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知識,從而增強教學的預見性,使《機械制圖》教學收到較好效果,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并具有較強實際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
參考文獻:
王幼龍.機械制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