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嘯
[摘 要] 目前我國職校教育中主要沿用以往的評價體制,評價方式缺乏一定的強制性、一致性和領先性,通過這些評價體制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崗位資格評價,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很多學校更是采用計分制的考核形式,用分數高低決定學生能力的高低,違背了職校對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間接影響了職校教學的成效。對此,教師可以引用德國“雙元制”評價體制,借鑒其中經驗,對教學評價作出一些改革。
[關 鍵 詞] 雙元制體系;職業教育;探究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9.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240-01
評價模式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很大,既能給教學提供更多的動力,也能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給職業教學質量提供更多保證,但若是評價方法使用不夠恰當,也會帶來很多的負面效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職業教育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考評制度仍然還一直沿用計分制,沒有作出對應的調整和改變。進入21世紀以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評價模式,對其進行深入探討和實踐。對此教師可以引用德國“雙元制”教育評價體系,應用到我國職校教學中,為我國培養更多職校人才。
一、分析教育評價制度差異
德國“雙元制”評價體系考核方式包括平時學校內的考核和國家性的考核兩項。平時的考核是由學校單方面負責,而國家的考核是由各地政府統一組織,采用培訓和考核分離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更加客觀和公正的評價。具體來說,就是將考試分成中間考試和結業考試,分別對學生進行培訓畢業考試和職業資格考試,確保學生能夠同時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對將來所要面對的產業部門、技術領域需要的操作技能和實際經驗提前預知。這種教育制度的評定,對德國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起到了極大的提升作用,在教學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反觀國內職校教育評價制度,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有相關法律規定從業人員必須在取得相關證書后才能到工廠工作,但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所采取的評價方式依舊是沿用傳統模式,評價體系中缺乏對應的崗位資格評價,學生在進入社會后還需要進行二次的崗位資格培訓??己说姆绞揭彩且越處煹膯畏矫嬖u價為主,完全采用試卷的方式進行評定,違背了技能性人才培養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業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制定一套更加系統的評價方法和考核制度。
二、創新職校教育評價理念
對職校教師來說,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要明確自己想要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才,要對此定位,只有做好了這一步,才能進一步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專業評價教學方案。首先,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理念和意識。傳統職校教學需要培養的是相關行業的技術型人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有足夠的理論知識,更要給學生創建更多實踐和操作的平臺和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能夠及時作出補充,對相關問題進行實踐練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給學生制定精英化的培養目標。另外,近些年來高等職校教育大力提倡“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使得職校教學逐漸擺脫以往學科式教學的束縛,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也要避免院校將培養人才過度傾向現實功利,避免將高職教學變成職業培訓。
三、規范職校教育評價方法
職校院校的屬性決定了它與區域行業和工廠的聯系必然是最多的。因而在設置評價教育體系的時候,教師也應當結合德國雙元制評價體系,和工廠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走出校門,到專業的企業進行實訓,展開更為規范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制定相關流程。如,教師在給學生制定期末考評的時候,一方面,要結合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要結合工廠給學生作出的評價進行綜合評定,最后給學生打出綜合成績。在職校教學中,教師若是能一直規范使用這種教學評價體制,定能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給職校教學迎來新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職業教育中,教師應當對評價教學體制深入改革,結合德國“雙元制”教學的優勢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制度,促使學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實踐中去,提升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職校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更多機會。
參考文獻:
[1]喬秀蕓.德國“雙元制”本土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機電專業群”的研究與開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
[2]王曉平,吳啟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職業學校:在不萊梅電氣職業學校的實習見聞[J].外國教育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