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強農惠農政策實施10余年來,給農業發展增強了后勁,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農民帶來了實惠。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農民群眾對強農惠農政策掌握不透,容易出現斷章取義現象,給農村工作帶來困難。本文對全面宣傳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提升廣大農民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全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強農惠農政策更接地氣、深入民心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強農惠農政策;宣傳;思考
中央歷來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三農”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來,連續15年出臺了15個中央一號文件,財政惠農政策力度也隨之不斷加大,對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減輕農民經濟負擔,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業綜合能力,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民社會地位,保障我國農業持續、穩定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作用
惠農政策是政府為了支持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而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給予的政策傾斜和優惠。長期以來,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在“讓現代農業發展得更好、讓農村建設得更漂亮、讓農民生活得更踏實” 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促進農村農業生產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農民是惠農政策的直接受益者,隨著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全面實施,政策效果日益彰顯,農民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真金”和“白銀”。在促進農村農業生產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為農民致富、農村發展起到前所未有的作用,使廣大農民真正有了新盼頭,增強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村工作的自信心,充分體現“授利于農、造福于民、方便于民”的三大功能。
2.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維護國家糧食生產安全
持續的強農惠農政策在增強農業抗災減災的基礎上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蓬勃發展的糧食流通渠道,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升,保證了糧食連年豐收,糧價穩中有增,為中國人的飯碗里裝著中國糧提供了保證,維護了國家的糧食生產安全。
3.加強基層組織服務職能,進一步和諧干群關系
由于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連續實施,實現了從過去的“取”向現在的“予”的根本性轉變,政府和農民的距離縮短了,增強了農民的“主人翁”意識和心理滿足感,基層干群關系得到改變,基層組織服務職能得到加強,使基層組織由過去“催糧納稅、催耕催種”的形象變成現在“送錢、送物、送福利”的服務者形象,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改革開放的紅利。
4.加快和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
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加快推進了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益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促進了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5.保持農民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
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保持了農民收入的持續較快增長。
二、強農惠農政策宣傳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總體而言,強農惠農政策在玉龍縣得到了較好落實,廣大農民也真正得到了實惠。隨著政策效應的不斷累積,玉龍縣農業發展的基礎得到明顯加強、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改善、城鄉一體化進一步推進,全縣農村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正不斷積累增多,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工作深入細致不夠
雖然全縣在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宣傳中做了大量工作,各有關部門采取制作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組織相關人員培訓、進村入戶講解等方式進行了廣泛宣傳,但由于玉龍縣農村面積大、農業人口多、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導致廣大農民對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知曉率仍然不高。另外,由于偏遠山區部分群眾文化程度低,發放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農民對強農惠農政策的理解存在斷章取義現象
如今,農民群眾對種糧補貼政策已十分熟悉,但還有很多的農民群眾對其他諸多強農惠農政策卻一知半解。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由于對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缺乏系統性的了解和掌握,導致部分群眾因不懂程序或延誤時間而享受不到其中的惠農政策,另有些群眾解讀政策往往斷章取義,提出一些不盡合理的訴求,增加了工作的熱點和難點,給農村工作帶來不少困難和問題。
究其原因,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群眾知曉率不高是最重要的一項。惠農政策一直是廣大農民群眾生活中關注的重點,他們會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政策。但由于受自身素質、有限的渠道等影響,了解政策往往不全面,甚至不正確,他們關注的往往是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而不去了解政策的大環境,容易誤讀政策。
3.部分基層干部責任心不強,行動遲緩
解決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最后一公里”問題,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級干部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他們直接面對群眾,群眾也信任他們,這就需要基層干部一方面是“政策通”,另一方面要有責任心。然而在現實工作中,黨的部分基層干部特別是村干部沒有認識到宣傳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導致行動遲緩、消極應付,從而影響了自己和群眾對政策的掌握,違規違紀問題時有產生。特別是隨著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種類越來越多,基層工作力量和監管力量有限,而上級監管又因層級多、范圍廣不能做到經常和規范,導致基層干部具體操作過程中容易圖省事鉆空子,有的簡化程序、降低要求,政策執行走樣變形。
三、進一步宣傳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的幾點建議
為全面落實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打造“陽光政策、陽光財政”,全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對強農惠農政策的知曉率,保障他們的知情權,使各項惠農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真正讓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地生根,讓廣大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就玉龍縣進一步宣傳好黨的強農惠農政策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切實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縣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宣傳工作的組織部署及落實等工作。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逐級靠實工作責任,抓好工作落實。各有關部門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強農惠農政策宣傳的重要性,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保障宣傳經費到位,加強監督管理。最終形成以黨委政府主導、部門參與、村組配合的新局面。
2.強化工作措施
除繼續堅持好固定專欄宣傳、刷寫標語、拉橫幅、設立流動咨詢點、入戶宣傳、發放明白紙等宣傳形式外,由縣委牽頭成立全縣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宣講團,負責將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宣講到位,讓各級干部和各族群眾真正成為黨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明白人”。各有關部門將涉及本部門的強農惠農政策進行歸納梳理,再由縣委宣講團整合后形成宣講提綱。在此基礎上,由縣委組織宣講團分期分批深入全縣各鄉鎮、各村組開展宣講,用群眾聽得懂、易接受、記得住的語言,將各項惠農政策準確、快捷、全面地告之每位村民。由于點多面廣,可采取每年宣講幾個鄉鎮、幾個村組,三到五年覆蓋全縣所有群眾的做法,真正將黨的強農惠農政策送到每位村民手中,使惠農政策在廣大農民群眾中家喻戶曉,讓農民群眾真正享受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從而為積極開展農村各類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堅實的政策基礎。
另外,進入新時代,還應該充分運用網絡媒體進行宣傳。如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平臺發布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編制政務公開網站等網絡信息平臺及村、組惠農政策流動查詢點進行宣傳,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大力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群眾對惠農政策的知曉率、透明度和公信度。
3.嚴格責任追究
縣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經常性開展督促檢查,著力解決監督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存在問題較多的進行集中整治和重點督辦,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對宣講不到位、消極應付、發現嚴重問題的,要嚴肅追究責任,切實保障強農惠農政策宣傳落實,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送民生、送溫暖、送實惠。
4.堅持鞏固提升
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強農惠農政策宣傳月”活動,將新的強農惠農政策宣傳作為主要內容,不斷創新宣傳模式,鞏固宣傳效果,提升宣傳質量,在全縣形成齊心協力推動強農惠農政策宣傳的良好局面,確保黨的所有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拜四俊.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是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措施.《中國精神建設文明研究會》2017.12.22
[2]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2018.1.2
作者簡介:
鄭樹嫻(1975--)女,云南麗江人,中共玉龍縣委黨校高級講師,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是馬列主義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