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軍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發展水稻種植有利于提升我國糧食安全,保證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基本優勢地位。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理念的變化,農業種植高產成為了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特高產水稻的研究也成為了農業專家攻克的重要難題之一。就當前的水稻高產品種分析來看,其具有一些顯著的共性,也就是說高產水稻具備這一定的形成機理,了解分析其機理并在種植時間中做好定量的栽培技術應用,水稻高產的目標會更好的實現。本文就高產水稻形成機理以及定量栽培技術進行分析,旨在指導實踐。
水稻高產一方面可以實現農業種植的增產,這對于種植戶的農業增收有重要的幫助。另一方面,水稻高產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國內的糧食需要,這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研究分析高產水稻品種并對其做推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現階段的資料研究來看,高產水稻具備著相同的形成機理,在了解機理的情況下實現對其的定量栽培,這樣,水稻高產的目標得以實現,種植中的資源消耗情況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就當前的具體分析來看,高產水稻產量的形成機理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首先是生理學機理。對比高產水稻和一般水稻的種植實踐發現高產水稻的生物產量高,但是在收獲指數方面和普通水稻的差異不明顯,而且高產水稻的庫容大,其中有效穗高是其庫容大的主要原因,而且高產水稻的粒數和粒重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除此以外,高產水稻的葉源大,氮素的積累量比較高,但是其百公斤籽粒的吸收氮量卻很低。其次是生態學機理。和普通的水稻相比,高產水稻在光輻射量方面明顯的偏大,而且其全生育期的溫度適宜性比較突出。最后是形態學機理。高產水稻的單莖葉面積要比一般水稻小,其葉面表現出了短寬、直立、葉角小的顯著特點,比業重高,消光系數比較低。
綜上所述,高產水稻的形成機理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但是其最根本的還是生理學機理。相比于一般的水稻,高產水稻稻穗具有更多的粒數,粒重也明顯優于普通水稻,這是其高產的最主要原因。

從高產水稻的形成機理分析來看,要進行高產水稻的栽種,實現稻穗粒數的增加和粒重的提升,這是關鍵。而就這方面的具體分析來看,要實現上述內容,需要從施肥、供水和病蟲害方面做具體的控制。
首先是施肥的及時性。從水稻的具體生長來看,其需要的氮元素是非常多的,如果氮元素的供給無法滿足其生長的需要,水稻的秧苗、稻穗的粒數以及飽和度都會大受影響?;谶@樣的情況,具體分析水稻在不同時期的氮元素需求量,從而在種植實踐中合理的施肥十分的關鍵。浙江地處江南,水熱環境比較好,水稻的整體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水稻整體的氮元素需求量比較的大。需要注意一點,高產水稻雖然氮元素的積累量比較高,但是其百公斤籽粒的吸收氮量卻很低,所以在高產水稻灌漿期需要適量的減少氮元素的供應,這樣既不違背高產水稻的生理學機理,又能實現元素消耗的控制。簡言之,通過測土實現科學定量的給肥,尤其是氮元素供給,這對于水稻高產十分的必要。
其次是供水的及時性。浙江地區水熱優勢比較足,在水稻種植的時候一般不會出現水稻缺水的情況。但是不可否認,由于特殊氣候的影響,局部高溫干旱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所以為了保證水稻的高產,需要做好相應的給水設施建設。尤其是在水稻秧苗生長的黃金期和灌漿期,水分供給不可缺少。前者的缺乏影響秧苗生長,這回造成稻穗小、粒數少的問題。后者出現會導致粒重降低,這對于高產十分的不利。總之,保證供水是水稻高產栽種中定量技術利用的關鍵性內容。
最后是病蟲害的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是影響水稻產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做好預防和控制工作。浙江水熱環境好,這給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是在高溫環境下,密度較大的水稻田容易出現熱病,這會導致秧苗長勢放緩,最終影響產量。所以在具體栽種的時候需要考慮水稻秧苗的生長空間進而做好密度規劃,這樣,熱病等發生概率會顯著降低。再者,蟲害的發生對于高產稻田的產量影響是十分顯著的,所以需要做好蟲害的預防和控制。具體的預防手段有物理和生物兩種。在高產水稻的種植實踐中,蟲害時有發生,一旦出現蟲害,需要利用相應的措施做滅蟲處理。如果是一般的稻田,從產量出發可以使用化學手段,這樣,蟲害控制的效果會更加顯著。如果是有機稻田,考慮到水稻的質量,最好是選用生物手段,利用生物藥劑做具體的蟲害控制。
水稻的高產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實現水稻高產不僅是種植戶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具體分析高產水稻的形成機理,對高產水稻有更加科學和全面的認識,這樣可以在高產水稻的種植中采用具體的定量栽培技術,這樣可以在滿足高產水稻基本形成機理的情況下控制水稻栽種的成本,實現水稻栽種經濟效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