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龍 張美容
在東北黑土區大豆忌重迎茬的種植,但是很多農戶為了提升經濟效益,連續種植5~7a的大豆很常見,同一重茬年限,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降低,大豆逐漸減產。在連續很多年的種植中,土壤中P含量減少,N含量升高,P、N含量比例嚴重失調,不利于大豆的種植。經過對大豆不同重茬種植中土壤的檢測,發現P含量在種植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變化,其余的微量元素則有明顯的減少,營養元素的缺失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增加病蟲害侵害的幾率。
東北黑土區重迎茬的種植影響了大豆的正常生長,根部的活性降低,導致大豆生長減緩,大豆減產。大豆根部的營養供給隨著連作時間的增長而減少,在大豆重迎茬的過程中根部微生物種群分泌毒素,導致根部細菌繁殖減少,真菌數目增加,使大豆根部的抗病蟲性降低,根部容易傳染病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大豆根量數量降低,根部瘤菌數量降低使根部固氮能力減弱,從而破壞了共生固氮系統,促使病蟲害的發生。另外,大豆根部可以分泌有害物質,和土壤中的金屬離子發生化學反應,使大豆根部的吸收能力降低導致營養不良,有利于病蟲害的生長環境。所以東北黑土區重迎茬使大豆根系的活力降低,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條件。
大豆重迎茬的種植對病蟲害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病蟲害抑制了大豆根部對營養的而吸收,使大豆減產。重迎茬地中真菌增加,導致真菌性病害和蟲害嚴重,例如大豆疫病、黑斑病、食心蟲病、孢囊線蟲等病蟲害,隨著大豆重迎茬年限的增加逐漸產生并且加重,染病嚴重,蟲食性高。在大豆病蟲害中孢囊線蟲病危害巨大,使重迎茬的地區發生病蟲害的概率比其他正茬地區高。
在東北地區黑土區對大豆種植的病蟲害的防治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重茬的種植。可以采取堅持多年和禾本科作物輪番種植的方法。現在的農戶為了大豆的經濟效益的增加,在種植過程中采取重迎茬的方法避不可免。但是可以利用先進種植技術將重、迎茬的種植盡量分開,減少大豆的重茬,適當的增加迎茬,大豆的種植時,選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高的平川地,重茬的年限維持在一年。減少土壤有機物的降低,增強大豆的抗病蟲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在東北黑土區大豆的種植中要注重精細的整地和合理的施肥。在整地方面,大豆的連續重迎茬特別是連續的重茬,合理的團粒結構缺失,使土壤活力下降。農戶要針對這一情況進行精細的土壤整合,破壞板結層,激活土壤活性,為大豆的生長提供優質的環境,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農戶進行土壤的整合時,主要進行松土、翻地、耙地等,實施深松耕法。在秋季進行整地,根據研究實驗表明,秋季整地的比春季整地更有優勢,在對大豆的重迎茬種植中堅持進行秋季整地對病蟲害的防治有明顯的效果。在合理施肥方面。要對大豆種植區施加有機肥,有機肥全部的都是肥料,有豐富的礦物元素,大豆生長中需要的營養和有機物的含量豐富,有機肥的適量施加主要是對大豆種植營養的供給,緩解重迎茬對土壤營養的過分吸取,減少大豆生長過程中由于營養不足病蟲害的發生。

在東北黑土區大豆重迎茬種植中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可以有效阻止病蟲害對大豆的侵害。在大豆播種前用鋅硫磷進行悶種,大約悶種4個小時,鋅硫磷、水、種的比例為1∶40∶400,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的產生。還可以進行種子的包衣。用35%的多客福大豆種衣劑或者25%呋多種子處理劑對種子進行包衣。對大豆重迎茬種植中幾種重點的病蟲害的防治進行以下幾點措施:一,大豆孢囊線蟲病。大豆孢囊線蟲病主要是根部發病,患病植物發育不良,葉部逐漸變黃,嚴重者全株死亡。在發病初期可以在大豆根系處發現很多褐色或者白色小顆粒,這就是孢囊線蟲雌成蟲,一旦發現這種小顆粒,即可斷定大豆患孢囊線蟲病,孢囊線蟲可以在土壤中過冬,對惡劣環境適應力強。在第二年春季重植物根系侵入,發育成蟲。大豆孢囊線蟲分布范圍廣,危害嚴重,是一種很難根治的土傳染病蟲害。在大豆的種植前選用抗病蟲性強的品種,減少孢囊線蟲的侵入,在種植過程中大豆抗病品種和其他抗線蟲類型的品種輪流播種,降低抗病品種的使用年限,以防抗病品種大豆降低抗病性。在沒有播種抗病性種類的地區農戶可采用5%的滴滅威顆粒進行噴灑,然后進行播種。二,大豆疫病菌。大豆疫病菌主要危害大豆葉片。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處萌發,開始時是綠色油漬狀斑點,逐漸變為不規則形暗褐斑,在晴天時葉片枯萎,在雨季迅速擴散整片大豆田。在大豆疫病菌發病初期可以使用58%甲霜磷錳鋅粉劑667平方米進行100克的噴霧防治,使病情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