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峰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不斷加強,進出口植物作為進出口物品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檢疫工作尤為重要。進出口植物檢疫工作的有效開展對貿易安全和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有效地做好進出口植物的檢疫工作是各國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對進出口檢疫工作的有效開展進行探究。
當前我國對于進出口植物的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并出臺了相關法律用以規范植物檢疫,1982年6月4日由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動植物檢疫條例》,1992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頒布實施。但是當前植物檢疫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植物安全的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在植物檢疫過程中,檢疫活動不夠細致,通常采用批檢疫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合格的漏網之魚。檢驗手段的不科學也是檢疫工作的一大弊端,高精度的檢測儀器配置較少,檢測的手段單一,且經常出現由于檢測設備由于未進行定期校驗導致精度下降,甚至結果錯誤的重大檢疫事故。對植物檢疫把關的海關部門防漏體系的建立不夠完善,在檢疫流程中沒有實施全過程把關,責任落實不到位,出現問題不進行問責,導致檢疫工作落后。
做好進出口植物的檢疫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植物檢疫部門必須同我國進出口安全檢驗的整體框架相吻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進出口植物安全檢測體系。檢疫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應實現有機配合,從組織上協調好各方職責,以保證工作時分工明確,各盡其責。首先植物檢疫部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做好職能定位,同時要與其它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起對進出口植物檢疫工作的網絡系統,實現信息的實時傳輸,各部門之間及時交流,共享信息,共同完成對進出口植物的監管工作。檢疫部門的職責是植物進出口環節的監管,因此檢疫部門與政府、企業一起構建以預防為主的監管體系,以政府牽頭,企業按相應的行業標準與實施細則進行生產,檢疫部門在檢疫流程中認真操作,嚴格實施檢疫,最大限度地在安全問題發生之前做出預防,防止危害的進一步擴大。
源頭對于植物檢疫工作意義重大,嚴格控制好植物進出口源頭,就可以將風險消除在萌芽之中,要做好進出口植物檢疫,就要從源頭上加以防范,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于植物生長基地的深入調查,對每種植物的來源進行備案,并從植物的種植、采摘、收購、運輸等各個環節入手,建立一個完整的檢疫鏈條,對于某個環節檢疫不合格的植物要予以查處。要從源頭上做好植物檢疫工作,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通力合作,政府應當加強對于植物種植企業的約束,提高植物準入門檻和檢驗要求,對進出口植物進行更加嚴格的檢疫,并對企業的種植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嚴格管理植物種植的各個流程,保證植物在生產環節就做到符合規范。
許多真實案例表明,很多漏檢與錯檢事故都是由于檢疫設備的落后導致的,這要求相關檢疫人員要從保證人民與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加強組織與個人的責任感,認真檢查、維護、保養、維修檢疫設備,保證設備較高的檢出率。

要做好植物進出口檢疫工作,還要加強進出口植物檢疫工作人員的素質建設,不僅要為他們開展定期培訓和業務研討等活動,還要聘請專業人員對其進行指導,適當開展對外考察交流活動等,提高檢疫人員的業務水平。除此之外還要開展對檢疫人員的業務考察,通過工作專項督查、質量檢查、突擊檢查等手段,檢查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對其工作效率和質量進行檢驗,適當引入獎懲制度,對工作能力強的檢疫人員進行嘉獎,對工作失誤的工作人員進行適當懲罰,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其次,還要加強對于進出口植物檢疫的快速反應功能,建立相應的應急機制,依據相應的規范與細則制定應急措施,定期進行應急演練,以提升相應的應急水平,以應對相應的突發情況,保證在發生危險情況時能實施有效處置。根據國際規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檢疫體系,嚴格植物注冊流程,加強進出口植物報備制度,借鑒國外優秀的進出口植物檢疫制度,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我國國內的進出口植物檢疫制度。這就要求一定要結合我國當前的具體國情,認真分析總結進口國的相關風險,按制度上要求制定相應的風險干預措施,從風險的分類與性質入手,通過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干預等流程,通過各類措施將風險水平降至最低。
總之,隨著進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進出口檢疫工作和相關法律也在不斷完善之中,但我國的進出口植物檢疫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檢疫程序的不完善、檢疫設備落后,檢疫手段不科學,檢疫人員素質水平低下。為了促進進出口植物檢疫的有效開展,要建立完善的植物安全監測體系,從源頭上對植物的生長加以控制,并提高進出口檢疫人員的素質,不斷促進進出口植物檢疫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