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愛華 周述貴
高素質全科應用型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教師基本功扎實、專業素養高、教學方式靈活、教學應變能力強;二是教師在校五年教育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見習、實習和教育實踐,有較強的教學實踐能力和較好的教學管理能力,能完全勝任教學點的各種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三是教師充滿朝氣、充滿激情、富有創造力,能將全新教學理念帶入課堂,能實現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多種有效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教師能夠讓教學和教研相結合,關注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深入鉆研,注重經驗的積累;能有效地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能力的遷移。
因此,作為培養教學點師資的師范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通過有效途徑針對性地加強全科應用型教師的能力培養,使其在工作中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溝通能力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有效保障。第一,我們要針對農村孩子的實際,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通過交流溝通,掌握他們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特長愛好等,對有效信息做出篩選,然后作用于教學和管理工作。第二,要培養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能力。農村教學點學生少,教師少,家校溝通容易形成隨意性,教學語言也很容易“入鄉隨俗”,所以培養與家長良好溝通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農村教學點教育的特殊性,教學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因此,積極有效的溝通方法是提高教學點教師組織管理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一個教師的專業水平主要體現在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扎實豐厚的專業知識給教師上課熟練掌握教材體系,融會貫通教材、教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師專業水平越高,對問題的分析和講解的透徹性以及效果性就越好。我們要給學生半桶水,自己就必須有滿滿一桶水,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教會學生更好、更科學的捕魚方法,讓他們今后能更好地去直面現實。教師要重視繼續教育,盡可能地利用一切機會進行業務能力的提升,要積極參加校培、省培、國培,不斷拓展自己的理論素養和知識面,讓自己專業知識不斷得到鞏固和更新,使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三、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隨著社會進步,教育作為最基本的民生,尤其是基礎教育這一人生的“起跑線”深受社會和家長的關注。而教師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需要在教師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教師專業水平,堅持全科型培養模式,使學生文化知識過得硬,技能課程有能力,組織管理有水平,把學生培養成“學得好、下得去、有發展”的合格教師。調查發現,在農村教學點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采用傳統模式,“以本為本”地講解教材知識,沒有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拓展,課堂信息量小,使得學生缺乏創新思維。加上教材本身的局限性,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拓展,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階段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設備、教學理念被應用到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數學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而通過在數學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發現身邊的數學知識,以及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在課堂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情境中,對問題進行實際的分析。例如,教師在講解《四則運算》這部分的內容時,創建這樣一個情境:“由于家里來了客人,媽媽需要接待客人因而走不開身,所以就讓女兒麗麗幫忙去菜場買一些菜,麗麗來到了菜場打開媽媽需要的菜單——青菜、雞蛋、西紅柿、青椒。麗麗來到一個菜攤位,詢問了價格,青菜3元一把,雞蛋0.8元一個,西紅柿4元一斤,青椒5元一斤。麗麗拿了一把青菜,4個雞蛋,半斤的西紅柿,100克的青椒,請問麗麗需要付給老板多少錢?學生通過計算可以得出所付的錢為9.2元。”這樣的情境能有效地讓學生逐漸發現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思考欲,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極運用數學知識的主動意識。
四、培養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師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能力、課堂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作為一個高素質的教師,一定要練好“嘴上功夫”——能說會道,能圍繞教學知識點言簡意賅地進行課堂教學。為此,學校需要為教學點師資培養制定有效的素質訓練計劃。首先,學校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將同一個地方來校就讀的學生編在不同的班級,在校園推廣普通話,借助各種活動鍛煉學生,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例如,每到周一升旗的時候,每個班級推選學生在國旗下講話;開展學生的說課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團隊活動。其次,要有“手上功夫”,能在音體美勞等技能課教學上有兩把“刷子”。通過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比賽;參加各級技能比賽、舉辦讀書月活動;開展教師基本功的學習、訓練;發展教師的技能愛好;組織考核教師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最后,還要具備較好的教育實踐能力,采用“4+1”教學與實踐辦學模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教學實踐。
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人生成長的指路人,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才能通過有效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從中汲取養分,促進自身的成長,為今后工作奠定基礎。
五、結語
教師教育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動力源泉。師范學校在培養農村教學點教師的過程中,要緊密圍繞全科型培養模式開展教學管理和教育實踐,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管理能力、課堂組織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深化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將靈活的教學方式應用于實際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率,逐步縮小農村教學點與城區學校的教育差距,最終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 焱.初中起點六年制農村小學教師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18).
[2]詹 博.六年制小學教育專業師資培養研究——以湖南第一師范為例 [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