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姍珊
白先勇是臺灣地區著名文學作家,也是臺灣地區現代文學作品的主要領導者,他的作品常常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由于自身文學修養和個人生命體驗,白先勇的小說將現代與傳統對接,具有非常厚重的歷史感,同時也開創了獨具一格的中國美學小說體裁。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在《臺北人》這一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臺北人》這部小說中,主人公大部分都是由大陸流亡到臺灣的人員。這主要和作者白先勇本人的經歷有關。白先勇的父親就是著名的白崇禧,白崇禧在蔣介石時代是權勢家庭,但是隨著國民黨敗北,白崇禧在政治舞臺上黯然失色,家族榮譽不再。在白先勇作品中總是可以感受到一種莫名傷感和失落,他塑造的小說人物也體現出巨大差別,分別是過去人和現在人。在《游園驚夢》中,錢夫人過去是在南京唱曲的女子,因為一曲《游園驚夢》才嫁給了國民黨高級將領,從此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她自己又礙于這種身份處處小心,如履薄冰。與此同時,曾經非常溫婉的桂枝香如今變成了珠光寶氣的女主人。這些女主角憑著自身技藝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她們卻犧牲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在現在回想起來只剩下無盡凄涼。
臺北人作者塑造的主人翁在過去都具有青春活力,但是他們現在都變成了物質化身,他們緬懷過去,但是又無法擺脫命運束縛,甚至有人因回憶太痛苦而直接拋棄了過去。在這些主人公中,有些人過去非常榮光,這不光和年少有直接關系,還與中華民國的歷史命運具有非常大的聯系。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臺北人》是具有非常深沉歷史滄桑感的作品。
二、布局的巧妙
從文章結構上看,《臺北人》大部分采用的是短篇小說形式進行闡述,同時根據時間先后順序展開劇情。在冬夜中,于教授坐在客廳等待吳教授,而于教授太太在隔壁打麻將,當老朋友來臨之時兩人共同回憶往事直至離開,這種描寫方法整體符合傳統的剖面寫法,然而作者又從文中展開了非常細膩的剖析。
《臺北人》中的很多短篇小說中都是以時間為軸進行敘事,同時又與西方的橫斷面寫法有機結合,這充分展現了作者巧妙的布局,具有渾然天成的感覺。
三、語言風格的成熟
從語言上看,《臺北人》的語言將文言文、白話文、現代白話有機結合,形成了白先勇本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在作品《梁父吟》中,作者寫到了樸公和雷委員之間談論有關王某病情的談話,樸公談到辛亥革命的往事以及與王夢所建立起的深厚友誼。在此時,作者引用了三國演義中的部分故事來進行小說情節的參解,同時以蜀漢的英雄豪杰來影射當前小說中的人物,表達了小說中人物的功德。這樣的表現方式將古典美和現代美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在《臺北人》的一系列著作中,白先勇的語言非常的老辣,無論是對人物還是對物品進行描寫都恰如其分,給人入木三分的感覺。例如,在小說《孤戀花》中,我們可以看到白先勇對娟娟的描寫就非常生動,娟娟和死去的五寶非常相似,而她們的悲劇命運又如出一轍。白先勇在描寫娟娟受到虐待之后的樣子也表現出她受到非人的折磨,為她的瘋狂報復埋下了伏筆。通過用這種凄厲美來勾畫出娟娟與五寶兩位女性所遭受到的不幸待遇,這種描寫常常可以使讀者感到心痛。在白先勇的《臺北人》中,許多語言的使用非常老練,圓潤而又不失細膩,極具當前現代白話文的特色。
綜上所述,《臺北人》中的人物塑造和布局以及語言安排都非常到位,作者白先勇還不同程度融入意識流派表現手法,將人物情節等基本元素與人的生存困境有機結合,使整個作品非常具有現代韻味,同時又飽含民族風味,這是新文學發展的方向,在當前依舊具有很強的探索意義。
參考文獻:
[1]吳 桐.淺析白先勇《臺北人》中女性形象的靈肉之爭[J].中外交流,2017(38).
[2]金 進.從現代經現實到唯美的創作軌跡——淺析白先勇的文學創作心理與藝術追求[J].廣東社會科學,2017(6):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