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信息傳播平臺多樣化,信息資源的傳遞與共享十分迅速便捷。現代大學生擁有多樣的學習資源、便捷的學習平臺以及眾多良好的學習機會,然而大學英語的教育與學習仍然有師生進度脫節,學生掌握不完全等問題的存在。如何更高效地學習大學英語便成了值得思索的問題。在學習資源共享、學習渠道增多、多媒體技術發達的今天,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優化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方式就成了關鍵。
【關鍵詞】大學英語學習;英語應用技能體系;實踐方式
【作者簡介】郭佳姍(1997- ),漢族,山西太原人,湖北工業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英語;楊非,湖北工業大學。
一、大學生學習英語實踐方式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英語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英語學習的進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熱情為英語學習創造了良好的軟環境。大學生應當主動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包括選擇學習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和某一領域,最好是某一領域的前沿思想和開拓這一領域的基本理論框架和觀點;學習更多的學習策略,并聚焦其中的一個策略并把它運用到實際學習活動中去;學習怎么計劃和評估一門語言課程;確定一個策略并用它探索你感興趣的主題;學習前人或同行的經驗;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設定完成它的時間。
2.合理經濟利用時間。作為學生,規劃時間、合理經濟有效地利用時間,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把握時機,掌握教學內容的階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化、條理化。學生的時間管理還體現在及時制定學習計劃。制定學習計劃要把握這三個方面,顧及一般性問題,突出重難點。計劃得好,更重要的是落實任務,一定要有檢查這個環節。巧妙安排時間,根據自身情況,注意利用片段時間,見縫插針,分清學習與必要的娛樂、休閑、休息鍛煉的時間,將其納入計劃中,更充分地利用時間。根據記憶規律,交叉學習各科知識不僅能興奮大腦,而且便于記憶,適當分配學習任務,長期目標總的任務要完成,在分配學習任務時要留出少量的機動時間,以應對突發事件。學習計劃及時完成。最后要留有復習鞏固時間。領會、鞏固、運用知識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
二、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方式革新
1.合理規劃教學目標。作為教師,把握教學內容的階段性和漸進性,一環套一環,從低級到高級,能做好過渡,引導學生毫不費勁地從一個較低的臺階走上一個較高的臺階。教師需要熟悉要講的內容、教學策略、和所教內容的背景知識及充足的知識庫存,具體體現在有沒有在腦里形成“腹稿”和教學的行為習慣。教師要恰當地確定教學量,教學內容要緊湊,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提高授課效率和質量。教師素質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對時間的支配的習慣有著直接影響。
2.采取主動教學方法。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教師有技巧地帶著學生做大量的練習。教師應該根據每節課教學的目的的不同調整自己講解和學生練習時間的分配。當學生復述課文的時候,要他們利用課文中的詞、短語和句子進行復述,盡量使用課文中的語言。在練習上,還要注意機械練習和自由練習之間的關系,自由練習強調練習過程的自由性、創造性和交際性,在未掌握課文中的基礎知識時就進行自由練習,就要求學生對一個話題展開全班大辯論,是不科學而且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機械的操練了課文中的新詞、短語和句子,在熟練掌握的前提下,再進行有指導性的自由練習,過渡到自由練習,是必經的階段和步驟。學生如果滿嘴都是錯誤的表達,那么自由練習的意義大打折扣,英語學習是一個艱苦、有時枯燥的過程,沒有大量的原汗原味的語料的輸入,不吃苦是不行的,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目的的要求,靈活地使用教學方法以及相應的練習形式”來進行教學,才能夠達到教學效果。
3.優化教學評估手段。一次性評估手段不能完整全面地評估一個學生的能力,要多方面地考核,培養他們各方面完備的生存和生活能力,所以現在教師逐漸轉向形成性評估,隨堂考試(每周測驗)可以納入平時成績,成為形成性評估的一種手段。花幾分鐘的時間在學習后對學生學習的掌握情況作一個了解,隨堂考試的內容就是教師所教的重點內容,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問題,下次采取應對措施,使我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打下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教師具體任務的設置為他們的英語學習提供動力支持。在情感上,建立健全學生的熱情和自信可以提供精神鼓勵。學生要培養自己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能力。量體裁衣,為自己量身定造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式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英語學習成功的前提條件。在學習的任何階段,都要培養學生“自主式”的學習方式,因為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所以,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每個階段要完成什么目標自己要心中有數,并根據具體情況改變。“自主性學習的結果是,作為‘問題的解決者,學習者要學習如何選擇和應用適當的策略去解決手頭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習者成為自主學習的責任者。”
參考文獻:
[1]支永碧,王永祥.外語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專業發展[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