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體現在多個環節,有多種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都應該注意合理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課堂活動;思維能力;觀察;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發散
【作者簡介】施冬梅,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學山莊校區英語教師兼英語教研組組長,中學一級。
英語課程既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要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而現實中許多初中生因為種種原因,不會思考,不愿思考,思維能力欠佳,這對以后的發展不利。所以初中英語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識記能力的培養,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利用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和推理能力
觀察力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視
覺),二是思維因素。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高品質的觀察力能提高我們對客體觀察的迅速性、完整性、真實性和深刻性。
新標準外研版八上M8 Accidents U2 I was trying to pick it up when it bit me again.我讓學生讀前預測。Watch the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s.the matter with the cook . 帶著觀察任務,學生輕松發現廚師在給一條蛇拍照,而更細心的同學發現廚師的手面有牙印和血跡,再結合課題進行推理,學生做出了 The snake bit the cook . 的預測,符合故事內容,這個準確的預測讓學生產生了信心、好奇心和閱讀的興趣。
思維參與觀察可以提高觀察的理解性, 易于把握事物的特點。
二、在小組討論中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思維能力
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同學們相互之間交流和討論是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很好途徑。
新標準外研版九上M6 Problems U2 If you tell him the truth, you will show that youre honest. 講述了Steve 和同學偷偷用爸爸的電腦玩游戲,結果使電腦中了病毒。爸爸發現后很惱火,Steve 因此焦慮不安,不知該不該承認錯誤,因而向Diana尋求建議。人總是會出錯的,尤其是青少年。可關鍵是如何對待對待所犯的錯誤。從Diana 的回復中,我讓學生小組探究,What should we do if we make any mistakes? 帶著問題,學生才能有目的地合作探討收信人提供的解決方案,并提煉出基本步驟Step1.To be honest, 能夠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You should apologize to your father。”;Step2.To be responsible。用具體的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如“you should pay the bill to repair the computer with your pocket money”;Step3.Reflection,反思下次如何避免類似錯誤“Play football with David and not computer games.”
三、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是個體思維沿著不同方向擴展,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的答案。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
新標準外研版九上M6 Problems模塊總結階段,我設計的問題是思考:how can you grow up ? 筆者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如交際,學習,責任等度發散思維,各抒已見。學生的見解除了Help those who are in trouble. Dont laugh at others when they make mistakes .等常見答案以外,還有學生說 We should know what we can do and what we cant do . Dont get angry even if others misunderstand you or disagree with you . Make sure you do better than yesterday .You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even if nobody sees you . 這些不同角度的觀點對全班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成長都有指導意義,即便對一個成人來說也是有借鑒意義的。
四、通過辯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思想在辯論中產生,“辯論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方法。人類最有意義和最具批判性的交流是以辯論的形式進行的。”(美國奧斯丁·J·弗里萊 《辯論與論辯》)。
外研版九上M9 Great inventions U2 Will books be replaced by computers? 是多年來英語課堂里的保留辯題。正方學生懂得利用課本里的一些材料作為證據,比如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can be stored on the Internet . The machines we use to read it are now lighter than a single book ....We cant carry so many books when we move to another planet ....科學的發展使得正方占據有利位置。結果反方有學生從文化的角度思辨:Book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y become a part of history . Books are as valuable as the thoughts and knowledge in them. We feel more comfortable to read paper books than to look at a screen. A study wont look like a study without any books in it . 反而從價值和文化層面引發了班級同學的共鳴,扭轉了不利局面。
盛新華在《辯論與批判性思維》一文中指出:辯論和批判性思維的這種不解之緣最容易開發出人的潛能,激發起人民對信息學、心理學、文化學、生態學、口才學、美學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重新思考、重新認識,或作出新發現、或提出新見解等。
總之,在未來社會生存中,為了學生面對信息能主動地進行邏輯思維,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妨有目的地設計思維訓練活動,及早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美)奧斯丁·J·弗里萊.辯論與論辯[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3]盛新華.辯論與批判性思維[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