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復雜形容詞結構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是一種普遍的語言現象,在生成語法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空算子移位是一種隱形移位現象,其是語言內在論的有力證據,對探究語言的本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空算子移位的視角出發,對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進行比較研究。通過研究,本文發現:英漢兩種語言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句法性質相似,都發生了空算子移位現象;差異表現在二者形容詞的補足語上,英語中形容詞選擇了CP作為其補足語,算子移位到了CP的標志語上;漢語中的形容詞選擇了v*P作為其補足語,算子移位到了v*P的標志語上。
【關鍵詞】復雜形容詞結構;空算子移位;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葉茜,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語言文化學院。
一、引言
復雜形容詞結構一直是生成語法中研究的重要對象:
(1)John is too angry to eat an apple.
(2)John is too angry to eat.
(2)句有兩種解讀:a. John is too angry to eat something; b. John is too angry to be eaten by someone else. (1)與(2)的句法結構類似,但解讀卻不同,(2)中的主語John同時獲得了主語解讀和賓語解讀。為解釋這一語言現象,Chomsky提出了復雜形容詞結構中的發生了A移位,且是語音形式為空的算子移位的解決方案。
本文基于Chomsky的觀點,將對英漢語言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二、分析
Chomsky(1981, 1982)提出將英語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像特指疑問句中的WH詞那樣,都出現了算子移位,通過算子移位,特指疑問句和復雜形容詞結構都獲得了算子和變量的量化關系。
(3)John i is easy [CP OP i [PRO to please t i ].
(3)中的不定式存在兩個空語類,及動詞Please 的施事論元與受事論元,施事論元沒有確定的指稱,記做PRO;受事論元的指稱也不確定,記為OP。PRO沒有發生移位,而空語類OP則移位至SpecCP的位置,OP移位后留下的語跡t與其形成了算子與變量的量化關系,一價動詞please獲得了解讀。不定式與形容詞easy構成復合謂詞,共同指派了論元John,John符合PF最短距離假設,成為了空算子OP的先行詞,與空算子同指;而不定式的主語PRO沒有先行詞,其指稱只能是不確定的。漢語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和英語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在句法層面的性質很相似,在復雜形容詞的內部都發生了空算子移位,算子OP獲得復合謂語結構賦格的先行詞,并獲得指稱。
(4)That book i is easy [CP OP i [PRO to read t i ].
(5)這書很容易[OP i [PRO讀 t i]。
但在(4)中,形容詞easy選擇了小句作為補語,空算子OP移位后落在SpecCP的位置上,而漢語形容詞復雜結構中,空算子移位到什么位置還不清晰。漢語中的形容詞是選擇VP結構還是v*P作為補足語結構還需要繼續推導。
(6)這本書 i很容易[VP OP i [PRO讀 t i]。
(7)這本書 i很容易[v*P OP i [PRO 讀t i]。
(6)中的“容易”如果選擇了VP作為補足語成分,那么空算子就會落在SpecVP的位置上,而VP結構標志語的位置不符合A移位落腳點的條件,如果其落在這個位置上,則構成了A移位,而A移位是語音不能為空的實質性移位。CP和v*P是句法結構中的兩個核心功能與淚,如果SpecCP位置符合A移位,根據對稱性假設,v*P也滿足條件。如果“容易”選擇了v*P作為其補足語,那么Specv*P的位置是符合A移位的。
(8)[CP OP i [PRO to read t i ]
(9)[v*P OP i [PRO 讀t i]
“讀”受事論元賓語移位到Specv*P的位置上,與前面的形容詞“容易”形成復合謂語,共同為“這本書”賦格,空算子OP受先行詞統治,獲得指稱。
三、結論
英漢語言中的復雜形容詞結構的句法性質相似,都發生了空算子移位,其差異表現在:英語中的形容詞選擇了不定式CP作為其補足語,空算子移位到CP的標志語的位置上;漢語中的形容詞選擇了及物性小句v*P作為其補足語,空算子移位到v*P的標志語上.
參考文獻:
[1]Chomsky,N.(1980).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Dordrecht:Foris.
[2]Chomsky,N.(1982).Some Concep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MIT Press,Cambridge,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