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夏蓮
(作者單位: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
電網企業實物資產突出特點是資產密集、資產設備數量大、增長速度快、品種多、對設備完好率及連續運轉可利用率要求較高,同時從資產形成階段到項目運營階段直至項目退役階段,需要統籌協調、合理銜接,每一階段工作都會對后續階段產生重要影響,表現在以下方面。
1.缺乏有效協調。資產管理劃分為規劃、可研、設計、建設、運營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由不同部門進行管理和實施,由于各階段管理者主要關注本階段的目標及須解決的問題,對整個系統考慮不夠,從而不利于統籌考慮和整體優化,目前只能達到局部優化和階段最優,難以達到整體成本最優,影響整體管理水平,制定一套多視角、全方位可視化流程監控體系勢在必行。
2.資產決策機制不能做到總體成本優化。一是決策機制缺乏全局觀念,在進行電網規劃時,僅以技術經濟指標尋求最佳的電網投資決策,缺乏對整個電網在運行中的經濟、環保、可靠性等各方面的效益和成本的全局考慮。二是缺乏為決策機制提供科學的依據的決策方法
3.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強。一是信息化系統種類繁多,資產業務計算邏輯復雜,業務數據量較大,有效資產在運作過程中的重要信息無法及時獲取,上級單位無法對下級單位的信息化管理做出精準決策。資產運營、退役階段的信息難以及時反饋到規劃、可研、設計等決策階段,尚未實現全過程的閉環管理,資產的各個階段缺少統一的計劃和控制系統。

電網資產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實物形式,一種價值形式,資產全壽命周期中每一階段的價值表現構成了資產的價值鏈。
電網企業資產的價值鏈是一個閉合的鏈條:對于單項資產,價值鏈從資產計劃開始,經歷項目建設、運行、檢修、技改等,最后到報廢,資產的生命結束,價值也隨之結束;但是對于電網企業而言,資產技改和報廢不是價值鏈的結束,而是進入新一輪的資產計劃,然后不斷循環著,直至電網企業結束經營。價值鏈的作用:電網企業資產價值鏈管理就是對資產運營階段各環節進行監控,達到電網企業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效益最優。同時采用流程自動化管理模式統一信息標準,借助價值鏈管理體系,實現標準化體系動態管理,提高資產精益化水平。建立科學的指標監控體系對各單位資產信息實時監控,便于對資產異常情況做出及時,準確的指導策略。
以“立足資產全價值鏈管理,建設資產工作六項全能”為設計思想,借助信息技術,協助資產工作,沿著“科學決策、精益管理、強化管控、高效執行”的道路繼續、可續、持續、永續推進。橫向實現資產工作六項能力領域建設,打造資產管理六大閉環,縱向從資產新增、運行維護、報廢處置三大環節實現資產價值全鏈條覆蓋管理。
1.橫向建設思路。包括統一工作標準、規范業務操作、實施數據監控、精準統計分析、完備管理支撐。以資產全過程管理為核心,實現業務自動導航、個人工作靈活配置、便于用戶更快的按照系統引導回歸實際業務。在資產管理各環節,包括生產環節的系統強控、數據情況查詢分析、可視化監控、質量風險預警提醒、輔助治理,針對每一類問題提供治理功能導航。在問題分析上,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問題自動分類,自動檢索,大大提高海量數據的檢索速度提升解決問題的質量。
2.縱向建設思路。借助一體化平臺數據全視角多維度數據分析功能輔助電網企業制定長期發展戰略。通過數據監管功能及時對比分析數據差異,有利于設計招標方案,修訂評標細則,加大設備監造工作力度,加強對設計供應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資質統計和資信評價。針對在運資產和到期報廢資產建立健全以資產主數據為中心的管理。針對報廢處置的資產需綜合考慮資產報廢環節涉及部門較多、管理規范口徑不統一、監管困難等問題,重新設計資產報廢處置監控機制,監控每一級審批節點,追蹤各環節業務資產主記錄和價值流信息,通過設立整體指標體系監控流程合規率,通過多維度全過程數據查詢分析報廢數據的準確性,并建立及時預警機制。
1.實現資產業務管控基本功能。建立資產業務共享平臺,實現業務統一處理和知識有效管理;建立資產數據治理監控平臺,實現數據質量提升;建立資產業務分析預測平臺,實現多維度評價分析、預測。
2.實現資產價值全過程管理。建立資產報廢處置業務風險監控平臺,實現關鍵業務的全過程風險實時監控、預警及閉環管理;建立資產報廢處置業務全過程異動多維分析,有效掌控業務的工作瓶頸及問題點;建立電網資產可視化管理平臺,實現電網資產新視角下的多維度可視化分析;實現資產業務管控平臺微應用,有效提升平臺應用的拓展性及易用性;建立資產業務共享平臺,實現資產專業專題知識共享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