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斗門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端,地處珠海、中山、江門三市交匯處。1965年7月由中山、新會劃出部分鎮村建縣,1983年7月歸屬珠海市管轄,2001年4月撤縣建區。雖然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它還很年輕,但斗門的歷史感卻非常濃重。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美等南宋皇族后裔趙氏子孫聚居于斗門鎮,并留下明清古院建筑代表作、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菉猗堂”。
近年來,斗門著力打造低碳、智慧、生態、濱水、宜居之城,市容環境、社會秩序、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接連摘得“國家生態區”等國字號榮譽。這不僅僅是因為其自然宜人的景色,更因為斗門有著包容的文化、親切的民眾和接地氣的生活。斗門“水上婚嫁”“裝泥魚習俗”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文化沉淀了獨特的民俗,也日漸成為斗門的迷人之處。
現如今,斗門多了年輕活力的一面——人們在街區騎車漫游或是信步閑逛,創新技術企業在這里綻放,為斗門積極的發展氛圍所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此地生活、發展、落地生根。前往斗門的路上,赫然出現的幾個字“自在斗門,超越精彩”,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斗門,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住宅區、綠化、商圈等在城市內一層一層鋪開,城市的轉變很快進入和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領域,文化、藝術、美食等,斗門都有著吸引人的地方。
這樣看來,斗門城市管理精細化之路,在提升城市品位方面,正在逐漸塑造著城市的新風貌。與此同時,面對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斗門依然在有效推進。
近日,斗門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關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斗門區推進“三化”建設“三城”工作總體方案》,《關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著眼推進美化、綠化、凈化“三化”,建設綠城、花城、公園之城“三城”,讓“干凈、整齊、平安、優美”的城市環境,成為展示、體現、宣傳斗門城市建設的新窗口、新名片;《斗門區推進“三化”建設“三城”工作總體方案》明確將重點圍繞十大方面對城市環境進行清理、規范、優化、提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嶺南水鄉斗門已經明確將“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加快城市管理方式實現“四個轉變”,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行政依賴推動向制度保障轉變、從傳統管理向創新管理轉變、從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逐步建立健全體制順、機制活、合力強、效率高的大城管格局,建設低碳、智慧、生態、濱水、宜居生態新城。
徜徉在保留著幾分田園氣息而又非常祥和的斗門,看著天上飛翔的鷺鳥,斗門無處不洋溢著活力與創新精神,這點任誰都毋庸置疑,哪怕你只是一位行跡匆忙的游客。
數說濱江田園生態新城
4個轉變
低碳、智慧、生態、濱水、宜居生態新城。《關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要著眼推進“三化”建設“三城”,加快城市管理方式實現“四個轉變”,即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行政手段推動向制度保障轉變、從傳統管理向創新管理轉變、從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
10個方面提升城市環境
《斗門區推進“三化”建設“三城”工作總體方案》明確,斗門區今后將重點圍繞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戶外廣告整治、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市政道路優化提升、交通綜合管理、兩違整治、大氣污染防治、綠化綜合提升、農貿市場整治10個方面,對城市環境進行清理、規范、優化、提升。
10個公園
全力推進城市綠化的部署,斗門區將加快道路綠色建設,實施山體植綠復綠工程,實施濕地原生態保護工程,提升河湖水庫景觀,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推進海綿城市與綠地類項目建設,提升綠化綜合管養水平。深入推進公園建設成為其中重要內容之一。斗門區將加大黃楊河濕地公園、幸福河濕地公園建設力度,每年建成10座公園,早日將斗門建成公園之城。
100%
大氣污染防治也是城市凈化的主要內容,斗門區3月底打響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措施有力、收效明顯。來自環保部門的一份數據顯示:去年3月1日至4月30日有效天數60天,空氣質量輕度污染天數2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66%;今年3月1日至4月18日有效天數47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為100%。斗門區市容環境、社會秩序、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
8項任務讓城市景觀改善
推進城市美化共有8項任務,即狠抓出店及占道經營整治、規范戶外廣告設置、規范市政設施管理、強化新增違建管控、狠抓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加強農村建房風貌管控、扎實推進河長制、實施點亮工程。近日,白蕉黃鏡門水道上,兩臺鉤機長長的“手臂”伸入河中,將河面的水浮蓮、垃圾及河底的淤泥一一挖起。在此次河道清障專項行動中,白蕉鎮將對全鎮84條河涌全面清理,逐步從凈化、綠化到彩化、美化,恢復“河暢、水清、岸綠、景美、魚游、鳥飛”的水生態。扎實推進河長制,成為斗門區全力推進城市美化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