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夢
珠海這座濱海城市,因擁有著豐富的海島資源被稱作“百島之市”,一百余座海島散布在廣袤的南中國海上,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海島生態圈,如同一座座精致的世外桃源,“遺世而獨立”。但對于生活在陸地上的人們來說,想要登上其中一座海島,還需要費一番周折,除卻舟車勞頓的辛苦,還有時間和精力的諸多付出,對當下的快節奏生活來說,確實也算一番頗為奢侈的凈修之旅。
幸而,在離城不遠的珠江口,還有一座可以直接驅車到達的小島以觴心靈,與陸地一橋相連的淇澳島,成為離群索居的人群追逐的夢想之地,這里有藍天白云,有陽光沙灘,有大片大片茂密的樹林,還有離塵不離城的幽靜生活,以及那些世代生活在島上的淳樸漁民。同屬于這座海島的,還有來自海島、森林、和周圍每一個環境要素共同構成的碧海藍天,海岸邊紅樹林濕地保護區,用一片虬結交錯,縱橫連接的根系和枝干,為海島織出了一片護佑海岸的生態長堤,護佑著3000多名島民的生活。同時,作為全國罕有的緊鄰城市的連片紅樹林濕地,也在為海島和這座城市的藍天白云,默默貢獻著力量,而我們也在為守護這一葉城市“綠肺”,守護生態和藍天,積極努力著。
珠海藍,是珠海最為閃亮的城市名片之一,也是珠海人引以為傲的資源資本,這份大自然的珍貴饋贈,想要保持好卻需要城市建設者們付出更多的思考和努力。維護好以紅樹林為代表的森林和濕地資源,無疑是一種從根源上的保持生態循環,留住藍天晴空的有效手段。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對濕地生態和森林生態的維持保護外,應該有著包含生態環境在內的全面思考,例如在淇澳島紅樹林建設海堤同時,建設者們除了要滿足其基本的防汛需求,保障島上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外,更要兼顧堤壩建設與周邊紅樹林的生態協調,并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控制生態敏感區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建設過程中的生態保護,與對原始生態環境的保護一樣重要,大自然的凈化能力始終有限,強健筋骨與生態減負并舉,將是維持綠島生態、保住這一抹沁人心脾的“珠海藍”的必由之路,淇澳島上的生態堤壩即將竣工,而這座城市里其他地方的“生態綠堤”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降低揚塵等大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的“藍天保衛戰”已經在悄無聲息間打響。從淇澳島紅樹林海堤建設開始,作為珠海高科技產業集聚地的珠海高新區,也在這次戰役中,擔負起了自身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