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兩會,有全國人大代表再次提出“盡快建立家電產品安全使用年限標準”的提案。因為家用電器產品也像其他產品一樣存在“保質期”。大家都知道,過期的食物不能吃,過期的化妝品不能用,過期的汽車要報廢,那么過期(專業術語叫“超期服役”)的家電呢?是不是也需要告訴消費者家電產品到底什么時候就過期了呢?
那為什么到現在為止,明確告訴消費者安全使用年限的家用電器品類還很少,只有燃氣熱水器?第一,是因為過期的家電產品所產生的危害并非是立刻出現的,有的產品是過期了一年后才壞掉,有的是過期了兩年才壞掉。消費者因此總是存在著“多用一年是一年”的占便宜心理。可是占便宜往往得到的是吃虧。第二,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電企業和相關單位對于人民生命和財產的保險措施越來越完善,預處理方案越來越健全,以至于人們對于不常見的危險,往往會認為它不會出現。
目前家電產品中,只有燃氣熱水器規定了使用年限,空調沒有規定使用年限,但對于空調使用的關鍵零件壓縮機有壽命要求。除此之外,對其它家電產品僅有一份推薦性國標GB/T 21097.1-2007《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則》規定了一些通用要求,市場基本未能實施。
還有,家用電器在超過安全使用期限后,能耗、效率方面就會大打折扣,使用效果也不佳。一般高齡家電的耗電量可能要超過原耗電量的40%。如果及時更換為能耗低、使用效果好的新產品,不僅能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也能為國家節能減排做出貢獻。
同時,我們告訴消費者什么時候家電產品就過期了、該換了,這不是在幫助消費者去追求更美好、更舒適的生活嗎?我們試想,如果2018年我們還在用20年前的CRT電視、10年前的32吋液晶去看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買的電視好賺啊,但你能夠欣賞到一屆精彩、美妙的世界杯足球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