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昕 張瀾馨 李學森 佟琳
摘 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營業稅和增值稅分立并行日漸顯現出內在不合理和缺陷,這種稅制不利于經濟結構優化。“營改增”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稅制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我國實現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手段。現代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經濟水平的重要標志,發達國家服務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比較大且不斷上升,可以說,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程度。本文分析“營改增”對于旅游業的各方面影響,并且結合“營改增”帶來的各方面利與弊,提供相應的應對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服務業 旅游業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0(c)-004-02
“十二五”時期,國家將“營改增”作為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提上日程。“營改增”選擇了分地區分行業進行試點的道路,經過實踐的檢驗,改革目前運行平穩。稅制結構的優化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減輕了企業稅務負擔,進一步加強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間的鏈接融合,促進相互協調發展,使得我國的稅務制度與國際稅制相接軌。對于現代服務業來說,“營改增”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減稅,對于企業來說,稅負降低有利于降低經營成本,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服務業獲得了國家相關的政策支持,這也必將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推動服務行業內部的大規模發展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意義重大。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法國首次提出推行增值稅,這一政策已被全球國家結合本國國情普遍采用。中國1979年引入增值稅一直以形成了增值稅與營業稅并行的流轉稅格局,目前我國加大“營改增”政策改革力度擴大增值稅范圍的征收范圍。
國外Jenkins G.P等學者構建了增值稅系統政策的模型,研究發發展中國家的稅收政策仍然局限于狹隘的稅基[1];Emran M.S等學者也對發展中國家的間接稅改革進行研究[2];Keen M等學者構建了增值稅最優起征點的分析模型[3]:Carbonnier C等學者測量了稅負轉嫁情況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稅負的分配問題;Keen M等學者認為開征增值稅的國家都取得了更有效的稅收效果[4]。
賈康等學者認為造成稅收征管困難這一問題的原因為我國增值稅和營業稅兩稅并行,在服務業發展的過程中,稅收鏈條被打斷,造成服務業發展艱難的局面[5]。李心陽(2016)提出如今現代化企業的經營更加規范化、制度化,財務管理在日常經營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6],而“營改增”的實施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著手建立財務管理系統,并且結合改革新政策轉變陳舊的管理機制,使得企業積極適應“營改增”帶來的新變化。
2 “營改增”的意義
我國正處于轉型階段,發展第三產業意義重大,“營改增”意義在于減輕實體經濟的稅收負擔,為現代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稅收政策環境,以改善產業結構。“營改增”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措施[7],能夠消除了重復征稅的問題。我國目前對貨物和勞務分別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若是增值稅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之間進行買賣交易,彼此都無法抵扣價款中包含的營業稅和增值稅,存在重復征稅的情況。“營改增”重新構建了連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增值稅抵扣的環節,增值稅納稅人購買服務、納稅人購買貨物都可以抵扣進項稅額,進而消除重復征稅,有助于實現結構性減稅這一措施[8]。
對中小企業來說,從原來按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改為了按3%的稅率征稅,稅負下降幅度達到40%,同時對原來的增值稅納稅人來說,購買的交通運輸服務,從抵扣7%提高到抵扣11%,購買的其他服務,從原來的不能抵扣,變為抵扣6%或17%,稅負抵扣的范圍擴大,整體稅負也將顯著下降,促進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協同發展[9]。企業將更傾向于購置新資產,由此將促進上游工商業的發展。
增值稅納稅人購買的服務可以抵稅,能夠促進企業釋放對試點服務的需求。通過減稅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由此來提升服務和貨物出口的國際競爭力“。營改增”實施后,國際運輸、研發、設計等將納入出口零稅率范圍,對向境外提供技術轉讓等服務免征增值稅,有利于企業出口服務。同時,貨物出口也可以退還所包含的試點服務的進項,增加了企業可享受的出口退稅,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 現代服務業中旅游業概況
現代服務業的覆蓋面積極為寬泛,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旅游業作為現代服務業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旅游業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為旅游業發展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人們的社會觀念得不斷更新,也為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觀念的支持,可以看出我國旅游業必將金融世界旅游界公認的爆發性增長階段,并且加速我國旅游業市場一體化進程和國際市場的接軌。
4 “營改增”對旅游業的影響
旅游行業“營改增”后,國家對于旅游收入繼續執行差額征稅的政策,主要的變化包括納稅人身份的變化和稅率的變化,由營業稅納稅人改為增值稅納稅人,而增值稅納稅人又區分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稅率由單一的5%的營業稅稅率變成6%的增值稅稅率或3%的征收率,在“營改增”政策變化后,扣除的項目相對較多。
4.1 “營改增”對旅游行業的積極影響
從積極方面來看,由于“營改增”延續了營業稅的差額征稅政策,稅負相對于“營改增”前是下降的,稅負下降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是否可取得足夠多的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中小型旅游公司重點是選擇合適的納稅人身份和稅務籌劃,積極做好轉型的準備和過度工作。據統計可知,我國的旅游業中,小規模納稅人占到總數的80%,由此縱觀整個行業,減稅規模可見一斑,實行“營改增”政策將會為旅游業帶來實質利好。
4.2 “營改增”對旅游行業的不利影響
當然,另一部分的擔憂也是存在的,雖然大規模的餐飲行業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汽車公司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但是景區門票、火車票和機票等都不是增值稅發票,同時存在一些景點無法給出規范發票的情況,至于住宿業則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部分進項稅額無法抵扣也是無法避免的。對于一般納稅人來說,若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那么稅負必然是上升的。
在實施“營改增”之前,營業稅屬于價內稅,換言之價稅是在一起計算不分離的,“營改增”實施以后的增值稅是價外稅,實行價稅分離制度,價格之外還會產生銷項稅額,現在假設不受其他外在條件的影響,企業定價機制不變,從價稅合計到價稅分離,企業的收入會存在下降的風險。假設“營改增”前企業營業收入是1,其中旅游業營業稅稅率是5%,則實施“營改增”后的收入為1/(1+5%)=0.95;旅游業的稅率是6%,則實施“營改增”后的收入1/(1+6%)=0.94。所以從計算分析可知,企業在實施“營改增”后的營業收入是降低的。在面對收入降低的問題時,若企業經營者將改革帶來變化帶入日常經營中去,那么企業很有可能為了盈利而提升價格,最終轉嫁給消費者。
長遠來看,旅游業中更多的業務都需要不斷規范,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還有待繼續完善。而國家實行“營改增”政策,長久來看依然是利大于弊的,在開具增值稅發票用以抵扣的問題上,促使企業紛紛選擇規模大、手續全、運營規范的供應商,那些無發票的供應商也會相應完善自身的財務制度,加快自身建設,長此以往,企業都會規范自身的行為,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并且在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逐步相銜接、完善,上下游企業都會在此過程中得到發展,最終促進整個行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Glenn P Jenkins,Chun-Yan Kuo.A Vat Revenue Simulation Model for Tax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2000.
[2] M.Shahe Emran,Joseph E Stiglitz.On selective in direct tax reform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5.
[3] Keen M,Mintz J.The optimal threshold for a valueadded tax[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
[4] Keen M,Lockwood B.The value added tax:It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
[5] 賈康,施文潑.“關于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的思考[J].中國財政, 2010(19).
[6] 李心陽.“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6.
[7] 葛玉御,田志偉,胡怡建.“營改增”的收入分配效應研究——基于收入和消費的雙重視角[J].當代財經,2015(4).
[8] 成興武.“營改增”的政策效應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9] 公維欣.現代服務業“營改增”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 2016.
①基金項目:本文得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第60批博士后基金項目(2016M601240);“2018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807104);遼寧社科聯經濟社會發展項目(20191s1ktyb-005);東北大學校內博士基金(XNB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