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蕾
摘 要: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已正式實施三年。當前“雙支柱”政策框架下,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防范、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對于健全宏觀審慎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層央行作為存款保險業務的管理部門,如何更有效的履行存款保險職能就成為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筆者以某市中心支行為例,根據工作實踐,對基層央行在存款保險工作開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期能推動工作,完善相關的制度措施。
關鍵詞:基層央行 存款保險 工作建議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0(c)-028-02
1 基層央行存款保險工作現狀
(1)機構設置情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設立中國存款保險業務中心的通知》(銀發[2015]150號)文件精神,人民銀行設立“存款保險業務中心”,由金融穩定局管理,負責存款保險制度的組織實施與基金管理工作,依法履行存款保險職能。基層存款保險業務均參照歸口金融穩定部門。以某市中心支行為例,存款保險業務設在“金融穩定科”;下轄16個縣支行,根據“兩部兩室”的編制,存款保險業務設在“金融管理部”。
(2)人員配備情況。根據上級行機構編置要求,該中心支行于2015年3月正式分設金融穩定科(從原貨幣信貸科分設)。目前,該科室共有8人,其中:科級干部3人,存款保險業務專職人員1人。轄內各縣支行金融管理部2~3人,均未設置存款保險業務專職人員。
(3)承擔的主要職能。該科室承擔的存款保險職能主要有:存款保險制度宣傳、基礎信息收集、保費基數核算、保費歸集、存保評級、現場核查、早期糾正、風險處置等。除了承擔存款保險職能外,還負責轄區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兩管理、兩綜合,金融穩定再貸款管理,維護轄區金融穩定等職能。縣支行“金融管理部”對口上級行金融穩定科、貨幣信貸科、調查統計科、征信管理科、外匯管理科等多個部門,人員一人兼多角,均沒有能力配備存款保險專職人員。同時,縣支行人員普遍年齡老化,平均年齡均在40~50歲之間,整體業務素質較低,對新業務的學習、適應能力較差。
2 基層央行在存款保險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三年的工作實踐,基層央行在存款保險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制約了工作質量和效率。
2.1 基層人員短缺,職能交叉,與存款保險工作要求不對稱
存款保險工作“工作量大、要求高、時間性強、專業性強”。以該市為例,該市共有法人投保機構24家,其中:城市商業銀行1家、農村商業銀行5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13家、村鎮銀行5家。每個季度基礎數據采集、基數測算、保費計算以及報表數據的審核校驗等日常性工作,都要求以法人機構為單位核算、審核,涉及到的相關數據和指標上萬個;每年開展的存款保險評級,要求在規定時限內對每家法人投保機構實施現場評級,評級內容包括:公司治理、內部控制、資產質量、資本及其管理、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盈利能力、信息系統、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等9個方面,基本涵蓋投保機構所有制度和業務,并針對206項指標逐項打分,涉及指標累計近5000個,工作量非常大,要求的細節多、標準高。而基層部門的人員配備少,職能交叉,尤其縣支行人員老化,整體業務素質偏低,且對口部門多,沒有條件配置存款保險專職人員。對存款保險工作大多疲于應付,工作質量不高,效率偏低。
2.2 信息不共享,溝通不暢,導致數據采集困難、差錯率高
一是存款保險評級部分指標搜集困難。存款保險評級工作覆蓋面廣,涉及到投保機構經營和風險管控的各個方面。需要收集、掌握的信息和指標數據,不僅需要投保機構本身的經營數據、財務報表、制度文件、業務檔案、報告材料等,還需要銀監系統1104報表、地方人民法院金融案件執結率、地方金融辦非法集資增長率等數據。目前,人民銀行與其他部門之間缺乏高效、便捷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機制,導致從其他部門獲取數據較為困難。
二是存款保險數據采集信息化程度低,差錯率高。目前,存款保險基礎數據采集、報送、審核、校驗等工作大部分還依靠手工操作,尚未開發相應的數據自動采集、校驗系統。同時,大部分數據需要參照銀監1104報表數據。但是,目前人民銀行并未與銀監局及地方法人投保機構實現1104報表系統對接,只能通過手工錄入的方式填報相關數據。投保機構在填報數據時,由于口徑不一致、理解偏差、填報不認真等,極易出現錯誤,導致數據采集失真。
2.3 手段單一,方式滯后,影響現場核查工作質量
早期糾正、存保評級中,需要視情況對投保機構進行現場核查。但是,目前人民銀行現場核查方式滯后,大部分依靠手工翻閱紙質資料、篩查數據,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同時,被核查機構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現場核查配合度不高,存在提供資料不積極、資料要素不全、信息系統設定限制權限、拖延敷衍等現象,影響現場核查工作質量。例如:在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核查時,銀監局開發了EAST系統對信貸臺賬進行自動篩選,而人民銀行只能依靠問詢、座談、手工篩查等方式,任務繁重、工作量大;且被核查機構提供的信貸臺賬要素不全,沒有“欠息金額”“欠息天數”等重要要素,影響核查質量。
2.4 相關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基層央行開展工作缺乏制度依據和可操作性
國家層面對早期糾正、風險應急預案、風險處置、風險救助等環節尚未出臺相關配套制度及細則措施。目前,基層存款保險工作僅涉及基礎信息收集、數據采集、保費歸集、存保評級、現場核查等基礎性工作。對于如何適時開展早期糾正,早期糾正都有哪些具體措施;對突發風險如何應對,如何運用存款保險平臺進行風險處置和風險救助等,尚沒有指導性和可操作的制度依據。
3 工作建議
針對存款保險履職過程中存在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3.1 單設機構,確定編制,確保存款保險工作順利開展
根據存款保險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存款保險工作納入金融穩定部門,導致崗位編制有限,基層央行尤其是縣支行人員少、素質差的現狀,建議單獨設立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確定編制,實行條線管理,配備專職的存款保險業務人員。或者人民銀行單設存款保險部門,定編定崗,細分崗位,明確職責,以保證存款保險的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3.2 加強信息共享,拓寬數據采集渠道
存款保險涉及到大量的數據采集和報送工作,原始的手工填報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和節奏。建議總行與銀監局加強協調,在銀監局或投保機構1104報表系統增加端口,實現人民銀行的數據對接,開發《存款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系統自動提取、采集數據,增加審核校驗功能,提高數據采集填報的準確率和工作效率。
同時,建議將法院等部門納入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推動協調機制的有效運行,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加強信息共享,協調解決金融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研究解決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3.3 摸清風險底數,完善風險監測和現場核查工作方法
建議總行借鑒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開發的現場監管系統EAST,進一步完善非現場監測的內容和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現場核查的方式方法,加大對基層存款保險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非現場監測和現場核查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摸清真實風險底數。
3.4 盡快完善配套制度,強化早期糾正職能,及時、穩妥地化解、處置各種風險隱患
建議總行盡快出臺存款保險早期糾正、風險救助以及實施接管、清算等環節的配套制度,完善存款保險應急處置預案,明確具體的措施及操作細則,為存款保險順利實施風險救助和風險處置提供制度依據。下一步工作,應重點放在風險監測、風險警示和早期糾正上,對危及存款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及時采取早期糾正措施,盡力將風險和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同時,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提高風險處置能力,為及時、穩妥地處置金融風險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設立中國存款保險業務中心的通知》(銀發[2015]150號)[R].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