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本文以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為研究對象,首先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下產生表現及危害進行了分析,隨后提出了一些應對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經濟 實體經濟 分離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0(c)-029-02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間本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關系,然而基于金融經濟自由化屬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金融經濟過度膨脹現象,致使出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問題,嚴重限制了二者經濟功能的發揮,并帶來各種經濟發展危害。基于此,有必要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進行研究分析,對于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下產生表現及危害
1.1 兼并現象
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經濟全球化來臨讓國際貿易往來更為頻繁,市場競爭因此變得越來越激烈。一些強大的金融機構為占取更多的資源與市場份額,開始去收購、兼并一些實力較小的機構,隨著這種兼并現象愈演愈烈,導致本就有限的資源被過度集中在一個或少數個大規模的金融機構中,一旦這些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將會引發大規模的經濟動蕩,嚴重影響經濟發展,此時政府便會伸出援手,確保金融機構得以正常運轉,很多大型金融機構抓住這一點,心存僥幸,忽視破產帶來的后果與影響,在經營過程中常出現一些“鋌而走險”的風險經營行為,對于金融秩序的安全與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1.2 實體經濟遭受擠壓
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基礎,金融經濟是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一種手段,二者互相促進,不可分離。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典型出現分離的現象便是金融經濟過度繁榮,從而導致有限的市場資本被大量的套牢在金融經濟中,致使實體經濟資本不足,限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部分金融經濟產品匯報周期過長,存在資金周轉困難問題,還有的金融經濟雖然投資回報可觀,但相應的投資風險也非常高,如股市崩盤、跳水等,從而導致資本嚴重“蒸發”“縮水”。基于上述種種,使得市場資本發展嚴重受挫,實體經濟發展困難,出現經濟發展失衡問題。
1.3 經濟度量失準
經濟度量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所依據的重要標準之一,一旦出現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出現分離問題,便是導致這種經濟度量標準準確度大大降低,對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造成嚴重的影響。
例如,在金融經濟發展中經常出現一些投機行為,并且一些金融經濟產品的市值一直處在變動狀態。當大量有限的社會資本從實體經濟中轉入到金融經濟,基于經濟資本的不確定性會使得一些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被掩蓋,并且對于經濟度量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甚至大量的社會資本存在于金融經濟中還會營造出一種“虛假的繁榮”,勢必會造成經濟度量失準,嚴重影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調控。
2 應對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分離策略
2.1 加強政策調控
國家經濟繁榮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二者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一旦兩者發展速度失衡,如一方發展速度過快,另一方過慢,都會引發各種社會問題。實體經濟是金融經濟的發展的根基,一旦金融經濟發展過快,脫離了來自實體經濟的支撐,那么金融經濟便成了泡沫經濟,看起來很漂亮,但一戳就破,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同樣,實體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金融經濟發展的支持,金融經濟使得資源分配更加高效合理,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需要相關人員在后續工作中,充分認識到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合理做好二者的定位,并對其加強政策調控,促進實體經濟得到平穩有效的發展同時,又能夠使得金融經濟在其中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例如榮光降低對發展實體經濟貸款的門檻,降低相應利率,并促進貸款期限延長等,即能夠使得金融經濟得到有效的培育,同時也為實體經濟發展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2.2 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利用
相對于實體經濟來說,金融經濟更加自由,但同時也更加不可控,合理利用自由的金融經濟,并結合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間有利的的影響關系,可以有效避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問題。首先,金融經濟的自由化會提升資金存儲利率,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本投資,使得金融融資途徑變得更加豐富,避免出現政府過度干預問題,在市場自由調節機制下,金融經濟使得資源分配更加的科學合理,并有針對性,從而使得實體經濟獲得良好的收益,實體經濟在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后,將會大量投入生產,實現更多的財富創造,反過來推動金融經濟實現更好的發展。基于此,為確保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始終以這種良性的態勢互相影響共同發展,避免出現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出現分離問題,就需要政府部門對于金融市場相關制度加以完善,使得金融經濟自由化屬性得到有效發揮,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的同時,完善的金融市場制度又能夠使其盡量規避掉自由化金融經濟中存在的固有風險,使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得到更好更加積極的利用,實現對二者分離的有效控制,推動兩者實現共贏,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平穩順利的發展。
2.3 注重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出金融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的作用
首先,在國家層面上,應提升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應充分認識到實體經濟乃立國之本,注重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出金融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的作用。尤其是國家的一些宏觀經濟政策,對鞏固實體經濟地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指導作用。2017年兩會期間,國家總理李克強同志明確指出:“要做強實體經濟,抓好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機構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防止脫實向虛”。由此展現出國家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這將會有效提升實體經濟從業者的信心,從而在國家層面的大力支持下有效推動實體經濟平穩順利的發展。
其次,在地方政府方面,也要相應國家號召,針對于實體經濟在各方面的發展,加大相關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在金融政策方面要結合實際向實體經濟方向傾斜,綜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推動實體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與此同時,應要去金融行業向實體經濟行業相傾斜,充分發揮金融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的作用,在通過制定并完善相關的金融制度保障下,允許并鼓勵民間經濟進行實體經濟投資,促進實體經濟平穩順利發展。還應進一步規范化市場經營環境,加大外資引進與合作力度,從而切實有效的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良好的發展,拉近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間的差距。
最后,在實體經濟從業者方面,要想實現實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必須要改變經營思路,創新經營理念,促進服務水平與質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從以往實體經濟發展受挫原因來看,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實體產品同質化嚴重,僅僅靠產品過硬的質量顯然不能滿足當前消費者更加多樣化的個性需求,因此需要實體從業者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國家政策的引導與大力支持下,不斷創新經營方法,不僅在產品質量上下足功夫,更要通過良好的市場營銷,立足于為顧客提供更加全面多樣化的個性服務,滿足顧客個性化服務需求,做到“質量服務一手抓”,提升服務理念,加強品牌建設,為顧客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使得實體商品充分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凸顯實體產品競爭優勢,提升實體產品競爭力,推動實體經濟實現平穩順利的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共同努力,需要深刻認識到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關系,提高對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引導金融經濟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同時,盡量規避其中的風險問題,加強對兩者發展速度的控制,避免出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問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實現平穩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都春峪.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8(2).
[2] 楊婧研.探究關于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分離[J].經濟, 2016(12).
[3] 尹婧.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探析[J].科研,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