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趙云雙
摘 要:隨著國家向北開放計劃的提出,內蒙古自治區充分發揮自身的區域優勢,與俄羅斯、蒙古國的經貿合作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取得了一些矚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邊境貿易企業規模小、產品競爭力弱、口岸基礎設施落后、口岸金融服務滯后,最后是缺乏專業的邊境貿易人才。要從提高出口產品和企業競爭力、搞好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引入口岸金融服務、重視人才培養這些方面不斷地促進本區與俄羅斯、蒙古國邊境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內蒙古 邊境貿易 產業結構 口岸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F7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2(a)-065-02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疆,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4240公里,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給內蒙古與俄羅斯和蒙古國開展邊境貿易創造了天然的條件。滿洲里對外開放口岸也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陸路口岸,特別是滿洲里作為亞歐大陸橋的樞紐,國際商貿經濟地位十分重要。近年來,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國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給雙方帶來了共同利益。
1 內蒙古邊境貿易現狀
隨著內蒙古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與俄羅斯、蒙古國的邊境貿易在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趨勢,實現了較快的增長。全區現在對外開放的口岸有19個,分布在呼和浩特市和呼倫貝爾市以及邊境14個地區。其中對蒙古國開放的有10個口岸,對俄羅斯開放的口岸有6個,還有3個國際航空口岸。
1.1 對俄羅斯、蒙古國的邊境貿易不斷擴大
內蒙古邊境貿易從無到有,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內蒙古的對外經濟貿易事業蓬勃發展,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蒙古國、俄羅斯成為自治區第一、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如表1所示。
在邊境貿易商品種類方面,農產品占據出口的半壁江山,機電產品、鋼材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上升。2017年,自治區出口機電產品61.1億元,增長75.5%;出口農產品55.9億元,增長12.9%;出口鋼材53.2億元,增長45.8%;出口高薪技術產品38.1億元,增長52.8%。能源、資源型產品位居進口前列,2017年,自治區進口煤143.7億元,增長1.3倍;進口鋸材99.4億元,增長27.4%;進口鐵礦砂49.3億元,增長65.9%;進口原油32.4億元,增長12.6倍。
1.2 進出口商品結構日趨合理
在不斷擴大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量的同時,內蒙古也在不斷的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加快轉變對外貿易的增長方式。產品結構從最初的糧油、土畜、皮毛等初級產品發展到現在的機械設備、運輸工具、經過加工的糧油食品、醫藥品和毛紡服裝以及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稀土、鋼材等資源也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減少。產品結構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不單單停留在初級產品上,也在盡力提高區內高科技產品的出口數量。
1.3 入境旅游人數在不斷增加
隨著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開展的各種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主題活動,使得自治區入境人數從2006年的111.4萬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84.8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也從2006年的4.04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2.5億美元。其中,俄羅斯、蒙古國游客占入境游客總數的91.7%。
1.4 邊民互市貿易區運營良好
邊民互市貿易區是經過有關部門批準,相鄰國家的公民在距離邊境線20公里以內進行限額商品交易活動的指定區域。滿洲里互市貿易區是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家國家級互市貿易區。2017年7月中俄互市貿易區全面啟動封閉運營,截至到2017年底兩國互市貿易成交額達到兩億元。2010年,二連浩特市被批準設立中蒙互市貿易區,2017年中蒙互市貿易區交易額達到9000萬元。
2 內蒙古邊境貿易所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邊境貿易相比之前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樣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外貿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經營不夠規范、產品競爭力弱
目前,我國對俄羅斯、蒙古國邊境小額貿易企業普遍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缺乏資金、信息不流通,而且多數企業滿足于現有的小額貿易。由于受到傳統經營方式的影響,邊境貿易企業的資信度不高,經營的行為也不夠規范,不利于邊境貿易的發展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內蒙古出口產品基本上靠的是低價格競爭,雖然出口商品種類增加,但由于產品的知名度不高,競爭力還是偏低。
2.2 口岸基礎設施發展滯后
隨著對俄羅斯、蒙古國資源開發的不斷加大,出口到俄羅斯和蒙古國的礦產品、石油化工產品、木材產品的數量明顯增加,而內蒙古的口岸基礎設施和運輸通道卻難以滿足中蒙、中俄貿易的需求。目前,除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外,其他口岸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差,這主要是由于歷史上“先開通,后建設”的原則所導致的,工作環境差和工作效率低等問題比較突出,嚴重影響了邊境貿易的發展。
2.3 口岸金融服務和政策管理不完善,影響了邊境貿易發展
目前自治區除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的金融服務相對便利外,其余口岸均不具備金融機構加入的基本條件,這給企業在辦理金融和外匯業務時帶來了很多不便。 許多口岸所在地區的商業銀行沒有與俄羅斯、蒙古國商業銀行建立人民幣結算關系,在雙方進行邊境貿易結算時有很多不便。這些問題雖然有產生的原因和背景,但如果不盡快解決一定會影響口岸的邊境貿易發展。
2.4 缺乏專業的邊境貿易人才
論邊境貿易的發展歷史,內蒙古的邊貿發展首當其沖,但仍存在發展體系還不夠完善,缺乏復合型的外語人才。“復合型外語人才”就是外語+專業知識。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內蒙古自治區地理位置偏遠,處于中國西北部,經濟水平不發達,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較差;另一方面是因為自治區高質量的外語教育師資匱乏,精通漢蒙英三種語言的民族教師更為稀少。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師資數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時,在大學的學習中選擇與邊境貿易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數非常少,專業的配套設施也達不到相應的標準;并且大多數畢業生畢業后都會選擇到工資較高、工作環境較好的沿海地區工作。此外,我區各高校開設的外語語種僅限于英、日、俄、德四種語言,而現在邊境貿易急需一些小語種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內蒙古對外開展邊境貿易。
3 內蒙古邊境貿易發展的建議
3.1 提高外貿企業自身和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內蒙古自治區雖然在地理條件方面占據優勢,但在產品的創新、研發方面還比較落后。而在國際貿易中,企業只有通過不斷提高產品價值中的知識和高科技含量,才可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爭取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對于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商品,企業可以通過與專業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把技術開發建立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找到并制定出適合自己企業的文化和經營理念,形成自己獨有的產品和服務。
3.2 搞好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設立綜合保稅區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口岸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要在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力投入資金,改善口岸環境;口岸各工作部門要合理運用高科技設備和手段,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堅決制止口岸亂罰款、亂收費的行為。除此之外,2016年內蒙古首家保稅區滿洲里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該綜合保稅區的封關運營對進一步提升滿洲里以及內蒙古對外開放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設立綜合保稅區對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有極大推動作用。
3.3 逐步在口岸引入和發展金融服務業
首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外貿企業要吸引商業銀行在口岸或附近工業園區設立網點,大力服務口岸經濟;其次,口岸所在地區的商業銀行應該在外匯結算、貨幣兌換等方面積極進行改變,逐漸向地方分支機構延伸外匯業務,為外貿企業提供便利的同時可以促進邊境地區貿易的發展。最后,要制定促進邊境貿易發展的外匯管理和金融服務的政策,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外貿業務。
3.4 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雖然近幾年的邊境貿易額上升,但依舊存在外貿人才缺乏問題,阻礙內蒙古邊境貿易的發展。雖然教育部門對這一問題非常重視,也一直在著力解決,但是培養專業型的外貿人才所需要的教育資源、教育基礎設施和內蒙古邊境貿易工作環境和薪資水平這兩個原因導致人才缺乏的問題一直沒有完全解決。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自治區應該在各大高校開設外貿專業課程,還要開設相關的小語種課程,從國內外的高校中引進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建立專業的實踐教育基地,讓學生注重書本和實驗的結合,才能提升專業和外語能力;其次,要改善外貿人員的薪資水平和工作環境,企業要從員工、飲食、住宿和娛樂環境方面做出改變,加強外貿業務人才的專門培訓,提高外貿業務員的薪資水平。
4 結語
邊境貿易作為內蒙古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影響著內蒙古自治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十三五”期間之后、內蒙古繼續抓住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向北開放”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的步伐。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也能改善相應出現的問題,這樣促進內蒙古經濟的發展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張琰姝,趙紅娟.內蒙古邊境貿易發展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3).
[2] 王小平.內蒙古邊境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改善途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4(11).
[3] 趙鵬迪.中蒙俄國際貿易與內蒙古沿邊經濟帶建設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3.
[4] 楊文蘭.邊境貿易與口岸對接:重構內蒙古發展新模式[J].開放導報,2012(3).
[5] 蘇麗娜,蘇利德.內蒙古邊境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理論研究,2011(3).
[6] 阿努達麗.中蒙邊境地區經貿合作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