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帥 姚奇 陳滋雨 呼秀智 薛占永



摘要:試驗以邯鄲涉縣某養殖場杜寒雜交羊(杜波父本與小尾寒羊母本雜交)一代羔羊40只,按照單因子隨機設計,將40只供試羔羊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舍飼,每組母羊和公羊各1 0只,對照組飼喂本場原來飼料,試驗組飼喂項目組研發的全混日糧,試驗期45d。結果對照組與試驗組母羊平均末質量分別為32.01kg和33.40 kg,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與試驗組羊的日增重分別為0.15kg和0.17kg,試驗組比對照組高0.02kg,差異顯著(P<0.05);公羊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末質量分別為40.35kg和40.04kg,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與試驗組羊的日增重分別為0.15kg和0.19kg,試驗組比對照組高0.04kg,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的增重效果優于對照組。
關鍵詞:杜寒雜交羊;全混日糧;日增重;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8.08.004
0 引言
涉縣地處河北西部山區,基于自然環境的優勢,當地養羊業歷史悠久,隨著國家植被保護政策的推進和經濟效益驅使,當地養羊模式已經由一家一戶放牧養殖向集約化發展。但飼喂模式仍然沿襲過去精粗分飼和混群飼養的習慣,很少采用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s,TMR)飼養,沒有進行科學精料補飼已經成為影響區域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的主要技術瓶頸。為推廣應用TMR飼喂技術,充分利用當地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玉米秸、豆腐渣、花生秧等),因地制宜,設計不同的全混合日糧的配方,以提高農民養羊的經濟效益。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試驗從2017年6月16日開始,到2017年8月1日截止,預飼期為10d,正式飼喂試驗期為45d;試驗地點位于河北省涉縣某養殖場。
1.2 供試羊的分組及飼養管理
試驗選用杜波父本與小尾寒羊母本雜交一代羔羊(簡稱杜寒雜交羊)為研究對象,選擇40只體質健康、體重相近、3~4月齡的杜寒雜交羊,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舍飼,每組母羊和公羊各10只,對照組飼喂本場原來飼料,試驗組飼喂項目組研發的全混日糧。預試驗期為10d,在此期間對供試羊進行驅蟲、編號和常規觀察等,更換飼料按遞增方法添加,第10d完成換料。正試期為45d,每天飼喂3次,試驗期對照組繼續飼喂原場飼料精粗分飼,平均日采食精料0.54kg/只,粗料0.82kg/只;試驗組飼喂項目組研發的全混日糧,平均日采食量1.3kg/只,所有供試羊自由飲水,每15d稱重1次,每天記錄每組的飼喂量、剩余飼料量,以及身體狀況、環境溫度等。
正試期開始第1天早晨飼喂前空腹稱質量為始質量,正試期結束最后ld早晨飼喂前空腹稱質量即為末質量,正試期末質量減去始質量即為全期增質量,全期增質量除以天數即為日增質量。記錄每日每組試驗羊飼料的供給量和剩余量,二者之差即為每組實際采食量。整個正試期的實際采食量相加除以天數再除以每組羊只數,即為每只羊的日平均采食量。每只羊的日平均采食量除以每只羊的平均日增質量即為料重比。
1.3 試驗日糧
不同原料但營養水平相近的日糧配方見表1。
1.4 統計分析
使用SPSS統計軟件Duncan氏法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羔羊育肥增重情況
營養水平的全混合飼料對杜寒雜交羊增質量的影響見下表2,體重相近的對照組和試驗組羔羊,經過45d的育肥試驗,試驗組(母)日增質量比對照組(母)提高18.14%(P<0.05),試驗組(公)日增質量比對照組(公)提高27.71%(P<0.05),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
2.2 經濟效益分析
飼喂不同營養成分的全混合飼料的羊只經濟效益分析見表3。
由表3得出試驗組飼料費每只每天比對照組少0.17元左右,全育肥期試驗組每只羊比對照組節約飼料費用7.65元左右;試驗組母羊比對照組毛收入每只多增收22.50元,試驗組公羊比對照組每只多增收34.65元。試驗組公羊和母羊與對照組相比,平均日增質量效益差異顯著(P<0.05);母羊凈增育肥經濟效益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公羊凈增育肥經濟效益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從整個45d的育肥期來看,試驗組的經濟效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3.1 全混合日糧的優勢和特點
全混日糧飼喂技術是近年來我國從以色列引進的養牛新技術。該技術是根據反芻動物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按照動物飼養標準設計的日糧配方,用特制的攪拌機對日糧各組分進行攪拌、切割、混合和飼喂的一種先進的飼養工藝。
其優點:(1)精粗飼料均勻混合,避免挑食,維持瘤胃pH值穩定,防止瘤胃酸中毒。(2)為瘤胃微生物同時提供蛋白、能量、纖維等均衡的營養物質,加速瘤胃微生物的繁殖,提高菌體蛋白的合成效率。(3)增加動物干物質采食量,提高飼料轉化效率。(4)充分利用農副產品和一些適口性差的飼料原料,減少飼料浪費,降低飼料成本。(5)簡化飼喂程序,減少飼養的隨意性,使管理的精準程度大大提高。(6)實行分群管理,便于機械飼喂,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l]。
3.2 全混合日糧的是養羊精細化、標準化養殖的發展趨勢
根據我國養羊業的實際情況,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去發展適合當地羊TMR飼喂技術,是養羊精細化、標準化養殖的發展趨勢[2]。
在TMR與傳統精粗分飼技術效果對比試驗中發現,TMR試驗組飼養效益極顯著優于傳統精粗分飼技術,TMR試驗組杜寒雜交羊比對照組只均多增收77. 58元,只均收益提高81. 07%。俞聯平等[3]對比TMR與傳統精粗分飼技術的經濟效益,結果顯示,平均每只產羔母羊較對照增加56元,經濟效益顯著。
試驗充分利用當地作物秸稈和農副產品(玉米青貯、玉米秸、豆腐渣、花生秧等),因地制宜,設計不同的全混合日糧的配方,與羊場原有飼料對比,結果全育肥期試驗組每只羊比對照組節約飼料費用7.65元左右,試驗組母羊比對照組毛收入每只多增收22.50元,試驗組公羊比對照組每只多增收34.65元,養殖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盡管兩個飼料配方營養水平不完全相同,但都在25kg體重肉羊飼養標準范圍內。試驗組比對照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主要是采用了全混日糧飼喂技術。
4 結束語
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可充分利用農副產品和一些適口性差的飼料原料,減少飼料浪費,降低飼料成本,保證了動物所采食的每一口飼料都具有均衡的營養。與傳統的飼喂方式相比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各地應結合當地飼料資源的特點,探究不同飼料原料、不同營養水平和不同精粗比的全混合日糧對羊的育肥效果,因地制宜地推廣全混合日糧技術,以加快我國養羊業實現精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胡琳,王定發,周漢林,等,全混合日糧(TMR)在養羊產業中的應用前景[J].養殖與飼料,2015(7):25-29
[2]柴君秀,李穎康,馬小明,等,肉羊全混合日糧技術與傳統精粗分飼技術效果對比試驗[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76-77.
[3]俞聯平,王汝富,高占琪,等,種羊生產中全混合日糧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3,33 (4):31-33.